人工智能是助手还是工具?

来源:中华时报    作者:万庆元    发布时间:2023-01-02    

近年来,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人工智能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解放了一部分劳动力。就像国际知名学者周海中先生在33年前预言的那样:“人工智能技术将广泛应用到各学科领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最近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技术不仅正在变得更快、更便宜,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创作出来的东西甚至比人类做出来的还要好。

image001.png

                                             

最近,由瑞典哥德堡大学研究员Almira ThunstrmSteinn Steingrimsson攥写的学术论文多了一个非人作者”——GPT-3,而且它还成了该论文的第一作者。GPT-3是由美国旧金山OpenAI实验室开发的,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它具有1750亿参数的人工智能文本生成模型,被人们称作迄今为止最全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

出于被这篇 GPT-3生成的论文所惊艳,Almira曾经思考是否可以将 GPT-3 所作的论文提交给同行评审的期刊。她预想到了这可能会引起一系列有关出版的伦理和法律问题以及关于非人类作者身份的哲学争论,但Almira认为随着GPT-3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未来学术出版可能不得不适应一些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稿件。她感慨道:今后的学术论著很可能是算法所写的。

GPT-3是很有潜力撰写学术论著的。但是,也有一些限制需要考虑。首先,它可能无法捕捉人类语言的所有细微差别和微妙之处。其次,它可能无法产生人类能够带来的新想法或观点。然而,GPT-3似乎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学术写作工具。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下,这篇学术论文已在法国国际预印本服务器HAL上发表,正在等待学术期刊的审阅。

从社交媒体到游戏,从广告到建筑,从编码到平面设计,从产品设计到学术写作,每一个需要人类原创性工作的行业都面临着重塑。这些行业的部分职能可能会被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完全取代,而在人机协同带来的迭代得更频繁的创作循环的作用下,其他一些职能更有可能会蓬勃发展——但在广泛的终端市场上,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该会释放出更好、更快、更便宜的创造力。这从GPT-3的“写作功底”可见一斑。

GPT-3参与攥写学术论文,此事已引起国际学界的轰动,也引来了不少人的疑问:人工智能是助手还是工具?其实,人工智能是助手还是工具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工智能是人类写作的得力助手。但是,从本质上看,人工智能仅是一种工具,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人去使用它。总的来说,在可预见的范围里,人与人工智能将处于一种工具使用者和工具的状态。当今只能采取人与人工智能协同互动的方式,而这种模式更适应现实社会生活。

文/万庆元(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后,原籍广东惠州)


责任编辑:CTC
相关链接: 中华时报(app) 中华新闻通讯社 新世纪艺术 中华摄影报 中时网

Copyright © 2002-2017 中华时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5831号-4 记者查询  关于我们  手机版本 技术支持:海南布谷

快捷评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