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古村稻田务 两位作家获“河南小小说双年奖”

来源:中华时报    作者:闫将权    发布时间:2022-12-29    

(中华时报/河南讯 记者 闫将权)近日,河南省小小说学会(2021—2022)双年奖揭晓,在河南全省评出10篇优秀奖,10篇佳作奖。新乡作家原上秋、郑俊甫、张志明、轩窗、一兵(王春喜)五人获奖,占全省获奖总数的四分之一。

这一消息不得不说又是牧野大地的一件文学幸事,可喜可贺之余,笔者发现新乡获奖的五人之中,有两人是辉县人,他们是张志明的《钓鱼》和一兵的《铲车司机》。


张志明的《钓鱼》作品表面上写的是钓鱼,实际上隐喻的是“钓”人,生活中的某些人和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小说通过语言特色,呈现出的画面感很强,细节逼真,有趣传神,一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豫北乡村的风情画跃然纸上。


一兵的《铲车司机》以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为寓意。面对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雨所导致的洪灾,村里的退伍兵、村支书和几个党员,在危难时刻,临危不惧,赴身险情。小说叙述的故事立体而丰满,真实感人。


张志明和一兵的获奖这不得不说,在整个新乡这块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地上,辉县的文学发展走在了前列。


顺着这一线索再笔者又有一个更为惊奇的发现,就是辉县获得本次河南小小说双年奖的两位作者,竟然来自辉县城南的一个古老村庄稻田务(胡桥村)。


张志明,一位六零后的作家,当过教师。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近些他年潜心研究小小说和杂文创作,作品散见于《小说选刊》《啄木鸟》《安徽文学》《椰城》《百花园》《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微型小说月报》《短篇小说》等,创作成绩颇丰。


胡桥村自古以种植水稻为主,在一兵笔下常用该村最古老的村名“稻田务”称呼。一兵还以“稻田”二字给自己的斋号起名“稻田书屋”,他还挖掘该村的历史文化先后出了散文集《稻田书屋记》小小说集《古桥传奇》两本书,据说他的长篇小说《稻田务》正在奋笔勤书中。


稻田务,目前是辉县灾后重建规划中被列入整村拆迁的村庄,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村子,出了两位小小说双年奖获奖作者,不能不说和这个村的文化底蕴有历史渊源,或许正是该村的文化,一点一点滋养了他们,成就了他们。


据了解,该村还有十几位辉县、新乡的作协会员,他们用小说、散文、诗歌等在不同时间、不同境遇、不同岗位抒发着自己的文学情怀和文学梦想。

 


责任编辑:
相关链接: 中华时报(app) 中华新闻通讯社 新世纪艺术 中华摄影报 中时网

Copyright © 2002-2017 中华时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5831号-4 记者查询  关于我们  手机版本 技术支持:海南布谷

快捷评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