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话冬至(散文800字)

来源:中华时报    作者:范宝琛    发布时间:2022-12-26    

冬至,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民间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言辞。到了冬至这天,全国各地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众,均以当地的民俗风情欢庆这一隆重节日。

传闻苏州人冬至夜里,一家人聚在一起必然要喝冬酿酒,不喝冻酒会被冻一夜。冬酿酒一年只酿一次,用糯米或黄米加入桂花酿造而成,喝到嘴里口味甘甜。喝冬酿酒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卤菜,不仅能够驱寒护暖,也寄托了姑苏人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祈愿。

冬至吃汤圆的传统习俗,历来在江南尤为盛行。在当地,“汤圆”是冬至的必备食品,“圆”字意味着“团圆”和“圆满”的意思。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广为流传“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南方人过冬至,晒制好的烧腊成为两广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寓意着加菜添岁,平安吉祥。

冬至在北方的许多地区,家家户户有吃饺子的习俗。天寒地冻的的日子,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喝一碗鲜美的饺子汤,素有“消寒”与“取暖”之意。饺子在古时候被称之为“娇耳”,因此饺子的形状酷似耳朵,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冬至过后,全国各地的气候都将进入冬日里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寒天”。“进九”从“一九”数到“九九 ”,冬寒慢慢的变成春暖。“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老话不无道理。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起来。

我们老家,一直流传着“过了冬、年哄哄”的说法,即标志着过了冬至,就距离过大年不远了。冬至过后,乡村的集市上摆满了与新年相关的物品,熙熙攘攘赶集的人开始陆续的置办年货,尤其到了腊月底更为热闹。山东人历来热情好客,就算平日里舍不得吃喝,也会在过年时把大鱼大肉买回家,留作正月里款待宾客。

冬至来临,尽管各地的民间习俗五花八门有所差别,但是“补冬”的意义基本相同,无非都是为了温暖身体和驱走严寒,在拥有一个健康体魄的同时,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作者简介:

范宝琛,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通俗小说报》《辽宁青年》《少年月刊》《读者·乡村版》《知音·打工》《幸福·婚姻版》《民间故事》《思维与智慧》《青岛文学》《中国青年作家报》等数百家杂志报刊。



责任编辑:中时
相关链接: 中华时报(app) 中华新闻通讯社 新世纪艺术 中华摄影报 中时网

Copyright © 2002-2017 中华时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5831号-4 记者查询  关于我们  手机版本 技术支持:海南布谷

快捷评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