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现代京味儿话剧《万家灯火》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于2002年建组,同年8月,剧组先后四次深入北京南城金鱼池地区体验生活。并于2002年10月15日在首都剧场举行公演。2003年10月7日该剧成功地演出了百场。票房收入累计768万元,其中80%以上为观众个人购票观看。记者曾经有幸两次观摩《万家灯火》一剧,故此深感该剧的十足魅力。
导演林兆华(右)与舞美人员在联排现场研究工作
记得首次观摩于2004年10月14日下午在首都剧场,北京人艺大型现代话剧《万家灯火》举行演出前的内部连排。排演中演员除未化妆外,其它服装、道具、灯光、布景等同正式演出同样一应俱全。
何老太太(宋丹丹饰)
当时,虽然诺大的首都剧场观众席内,包括导演林兆华连同记者在内不足五人。但《万家灯火》剧组的全体演职人员,面对空空如也的观众席却精神饱满,一丝不苟,一气呵成高质量地排演了全剧。
老田(杨立新-饰)与贾明(严燕生饰)
《万家灯火》问世后,2003年荣获了中共中央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九届优秀作品奖,同年还荣获了“第11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2004年,又入围了2003—200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可谓成绩卓著。
何老三(濮存昕饰)与记者(米铁增饰)
《万家灯火》以北京南城金鱼池地区危房改造为背景,反映了北京市民近年来物质生活与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虽然该剧当时为北京人艺两年前创作,但在今天如火如荼的北京旧城改造中也依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何老三-中(濮存昕-饰)与女记者(夏立言-饰)
此番新一轮演出,编剧李龙云又和大导林兆华一起重拾《万家灯火》剧本,将这部浸透着人生百味的百姓话剧再度精雕细琢。这次的《万家灯火》在剧情上稍加丰富,为的是把剧中的两个核心人物--历经生活磨难却又幽默坚韧的何家老太,官阶虽小仍一心为民请命的“田政府”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
何老二(马星耀-饰)与古家具店营业员(王大年饰 右)
尤其在全剧结尾处,老田独自一人徜徉在宽敞的街道上,感慨身边日新月异的变化,此时远处传来老北京旧时的叫卖声,相信导演这一别具匠心的结尾方式定会为这部京味话剧增色不少。
何老二夫妻(马星耀与李珍-饰)
此外,此次新排的《万家灯火》一剧,还将原来剧中过于直白的台词改得更具人情味儿,从而将金鱼池居民想拆迁、盼拆迁,感谢政府圆了拆迁梦的真情告白表述得更具亲和力。
何老太与大儿子何老大(张万昆饰 右)
特别是舞台上那熟悉而逼真的生活场景,生动而幽默的家长里短,真实而感人的世态百相,朴实而深邃的人生感悟,完整地再现了北京南城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将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快乐与辛酸娓娓道来,艺术地展现了生活赋予每个人的甜酸苦辣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何老太太与大女儿(王领饰 左)
这场于2004年10月24日再度回归首都剧场演出的《万家灯火》一剧,由著名剧作家李龙云编剧,著名导演林兆华、李六乙担纲执导,杨立新、宋丹丹、濮存昕、王领、何冰、李光复等一批著名演员倾情出演。
石毛子(孙星饰 左)与肉轱辘(王刚饰)
记者第二次观摩《万家灯火》,是三年后的2007年7月19日晚上,当时,《万家灯火》再亮首都剧场时,已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多项大奖的作品,并被老百姓誉为“好看的主旋律话剧”和“星光灿烂的平民戏剧”的大型现代话剧。
赵家宝(李光复饰 左)与石毛子
这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为庆祝“中国话剧诞辰百年暨北京人艺建院55周年”纪念活动中展演的该院又一部力作之一。真没想到这部自2002年10月推出的剧作,时隔五年之后的再度亮相,依然以其北京人艺所具有的地道独特的艺术风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演出获得极大成功。
赵家宝与赵传玺(李士龙-饰)
话剧《万家灯火》以北京南城的一个普通人家近十年的生活变迁为主线,以“金鱼池”地区危房改造为背景,塑造了一群平民百姓的鲜活形象。剧作家李龙云凭借他的戏剧语言功力和对于南城市井生活的熟谙,为该剧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文本。
老田-左起(米铁增-饰)电工(张福元-饰)肉轱辘
导演林兆华和李六乙在执导过程中,善于挖掘生活本身的细节和幽默,将看得见、摸得着、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展现于舞台,充分发挥了北京人艺善于刻画市井百姓和小人物的特长,从而引起了普通观众的共鸣。
剧照精选(摄影:冯赣勇)
《万家灯火》里的人物个个都是 “京味儿”十足,让近些年没看到北京人艺原创京味剧作的观众过足了瘾。
其中,宋丹丹扮演了一位历经沧桑又颇具幽默感的何老太太。她把以调侃、自嘲和幽默面对生活磨难的北京旗人老太太刻画得惟妙惟肖。其完美无缺、细致入微、真实感人的艺术人物创作,让观众再度领略了宋丹丹深厚的舞台表演的艺术功力。
此轮演出的《万家灯火》,与三年前的演员阵容相差不大,包括宋丹丹在内的其他主要演员米铁增、濮存昕、张万昆、李光复、马星耀、李世龙、李珍、王领、王刚、王大年、严燕生、孙星等人的精湛演技也再度为这部戏锦上添花,增光添彩。
例如米铁增饰演的老田这个人物,在原杨立新创作这个人物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自己的理解,突出了其关心体贴百姓生活,努力做好百姓与政府之间对话的桥梁作用,塑造了一个真实可信的基层干部形象。
该剧舞美亲切朴实,胡同、民居、坛墙、楼区,层次丰富,既写实又写意,既生活又艺术,为全剧增色不少。另外导演将原汁原味的金鱼池居民请上舞台,也为该剧平添了一大亮点,台上台下的距离立刻被拉近了。
话剧《万家灯火》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为迎接党的“十六大”量身定制的主旋律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讲述了世纪之交北京金鱼池地区危旧房改造的真实故事,用该剧编剧李龙云的话说:舞台上演绎的是一段北京老百姓可以触摸的历史。
据了解,许多观众都有着对往日小胡同邻里温情的几许怀恋,而离开了冬天没暖气、夏天房漏雨、十多户人家共处的大杂院,迁入新建的小区,是近几年数以百万计的北京人走过的历程。
完美谢幕(摄影:冯赣勇)
京味十足的《万家灯火》,使数不胜数的北京人走进剧场,重新回味自己曾经住过的胡同,回味自己刚刚走过的历史。在记者看来,该剧之所以能久演不衰,可能也正因为反映了许多百姓曾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所以才总能引起观众们的强烈共鸣。(图文:冯赣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