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转移癌反复频生 热消融精准治疗显优势

来源:    作者:甫霖    发布时间:2022-11-28    

微信图片_20221128153636.jpg

  H女士,2012年被首次确诊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当时癌灶大小0.2公分。由于年纪尚轻,她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有强烈保留甲状腺的需要。十年前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微波消融还不像今天这般“成熟”,她选择了在外院行甲状腺次全切联合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未发现淋巴结转移)。虽说手术在颈部正中留下了一条约7CM的疤痕,但甲状腺功能终究还是保住了。

  2016年,H女士颈部淋巴结出现了转移,并且发展很快。当时谁也无法预测后来她的淋巴结转移竟会是如此顽固、反复和没有规律。

  当时,H女士就诊时颈部左右两侧淋巴结已肿大到可轻易扪及。她前往各大知名医院就诊,专家们看后齐刷刷给出了“清扫”建议。客观讲,按照她的病情,双侧颈部多枚淋巴结转移灶,大的5公分,小的不到1公分,形状各异分布于Ⅰ区、Ⅲ区、Ⅳ区,清扫完全是标准的治疗术式。但已体验过一次开放式手术的她,特别想试试除开刀以外的治疗方式。况且之前切除甲状腺的第一道疤痕比较容易遮掩,而此次清扫双侧颈部淋巴结的疤痕就难以遮掩了。

  经病友介绍她找到了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介入超声中心章健全教授。面对她复杂的病情,章教授审慎地评估了她的病情,不仅为她制定了分期消融策略,还告诉她“淋巴结是块宝,不能轻易把它扫”。这对比她之前的就诊经历似乎有点离经叛道,但作为病人的她却能感受到章教授的建议是多么贴心。“淋巴结是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设在淋巴管路上的一个个安检站。T细胞和B细胞定居于此对过往的淋巴液、组织液进行免疫监视,如果有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在这里经过,这里就会打响免疫应答的第一枪”。

  H女士的先生也对她打比喻说:外科手术清扫相当于出动轰炸机进行一次“地毯式轰炸”,把可疑的淋巴结一网打尽。超声引导下热消融灭活淋巴结相当于“精准打击”,先把可疑的淋巴结揪出来再逐个进行消灭。

  结局可想而知,消融手术很顺利,治疗效果也很完美。有了这两次消融体验,H女士已被热消融的治疗效果折服,她摸着自己光滑的颈部对先生说:“如果早知道有热消融,我第一次就不去开刀了。” 

  2020年,H女士在复查时再度发现了新生灶。这次的癌灶虽然不多,体积也不大,但位置却很刁钻,一颗位于左右颈内静脉汇合夹角处,一颗位于右颈动脉起始部后方临近头臂干。这两颗淋巴结解剖位置较深,周围还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各器官与组织在手术时绝不容有失。然而这次,H女士直接找到了章教授,说“我只选择您主持的热消融治疗”。

  看着年轻患者意气风发的脸庞,章教授说:“能不能做消融不是你能决定的,也不是我能决定的,要看术中是否能营造出足够的安全消融距离”。

  面对如此刁钻的转移灶,章建全教授在术中运用他首创的“液体隔离技术”,使H女士的转移病灶与周围组织顺利营造出了安全空间,第三次消融也很快完成。后经复查,前三次消融的癌灶均已全部治愈,有的还被机体完全吸收消失。

  由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规律复杂,也许H女士还会出现新的淋巴结转移癌,但是作为以超微创治疗为优势的章建全教授定会竭尽全力为患者提供微创的、精准的、最有利于患者的诊疗方案。

  事后就如H女士对章教授所说的,“在章教授这里,不管复发多少次,我都会觉得放心….”。  (蒲欣)


责任编辑:
相关链接: 中华时报(app) 中华新闻通讯社 新世纪艺术 中华摄影报 中时网

Copyright © 2002-2017 中华时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5831号-4 记者查询  关于我们  手机版本 技术支持:海南布谷

快捷评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