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编的京味儿话剧《小井胡同》,被誉为“解放后的《茶馆》”,由李龙云于1981年创作,1983年开始排练,1985年在首都剧场上演。虽然记者没有首轮演出时的图文资料,但是却有幸于观摩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于28年后重排的《小井胡同》的再度登台彩排。
刘家祥(中 刘辉-饰)刘婶(龚丽君-饰)石掌柜(李麟-饰)
那是2013年9月26日晚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编的《小井胡同》,在首都剧场圆满彩排。当晚的首都剧场可谓座无虚席。担任该剧重排的导演杨立新也跟普通观众一起在台下观看了演出。
小媳妇(右 郭奕君-饰)石嫂(高倩-饰)
《小井胡同》被誉为“解放后的《茶馆》”,由李龙云于1981年创作,1983年北京人艺开始排练,1985年在首都剧场上演。全剧以老北京一条名叫小井的胡同为背景,讲述了住在这里的老百姓们从解放前、大跃进、文革到十年浩劫结束这三十年的生活变迁及苦辣辛酸,从一个侧面浓缩了新中国三十年的不平凡的道路。
吴七(右 王长立)水三儿(张福元)
当年该剧的演出云集了北京人艺林连昆、谭宗尧、任宝贤、吕中等一大批表演艺术家,无论是剧目本身的文学性还是实力派阵容的演绎,都奠定了这部作品的经典地位。
马德清(兰法庆-饰)与刘家祥
当年,在北京人艺结束了《白鹿原》演出后,正式开始进入对首都剧场的全面整修阶段,而与此同时,为了纪念已故编剧李龙云,同时不断完成保留剧目的积累,《小井胡同》作为诞生于三十年前由著名剧作家李龙云创作的代表作,也开始进入了紧锣密鼓的重排阶段。
剧照精选(摄影:冯赣勇)
其实,北京人艺从2012年就开始筹备对《小井胡同》的重排。著名演员杨立新首次在人艺担纲导演,濮存昕、龚丽君、岳秀清、何冰等一众人艺实力派加盟,全新阵容的《小井胡同》成为首都剧场大修后迎来的第一部重量级作品。
话剧《小井胡同》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北京南城的小井胡同住着一群普通百姓:老话儿说:东富西贵,北贱南贫。在小井胡同里电车工人刘家祥和妻子刘嫂,面铺掌柜老石夫妇,袜子铺小业主许六和刚接回家做妻子的从良妓女,被国民党军队拉去当伙夫的陈九龄,旧警察吴七,卖假药的混混儿小环子……解放军围城,世道要变了,这些平头百姓开始演出一场人生大戏。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新中国的道路并不平坦。随着小媳妇儿从乡下进城,住进了小井胡同,老街坊们又迎来了不平凡的岁月。热火朝天的“大跃进”中,人们不甘落后,一心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却闹得人仰马翻,房倒屋塌……“文革”十年浩劫中,在以小媳妇儿为代表的造反派面前,老街坊们互相保护,互相扶持,却弄得人人自危,险象环生……
终于,“文革”结束。经历了小井胡同几度变迁,尝遍了三十载人生悲喜,老街坊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好好过日子了!
三十年后,北京人艺重排该剧面临新老交替,当年剧中小力笨儿的扮演者杨立新接过了传承的接力棒,由演员变成该剧导演。第一次正式担任剧院的独立导演,杨立新早在去年就开始案头工作。
曾经在《窝头会馆》中试水担任分场导演的他虽然对于导演工作并不陌生,但私下仍然为自己布置了不少功课。走胡同、查资料,杨立新早早就开始了体验生活,再加上自己本身就是老北京南城人,他导起这部戏来自然不乏信心,“我希望我们这版的《小井胡同》能不辜负这部戏,不辜负编剧李龙云先生,也不辜负我们的剧院。”排练中杨立新不止一次向剧组表示。
由于该剧角色年龄跨度三十年,导演称这对每一位演员提出考验,“这个戏的难度与其说在戏上,不如说在人上。”与此同时,时任北京人艺副院长崔宁也表示“这部戏是培养年轻演员的教科书,这次安排让更多年轻人进入剧组就是希望他们有机会得到锻炼,在今后更好的完成对经典剧目的传承。”而濮存昕、龚丽君、何冰、王长立、张福元等一批剧院的“顶梁柱”除了在剧中担任角色外,也将起到了许多对青年演员的传帮带作用。
圆满谢幕(摄影:冯赣勇)
当晚的彩排虽然部分主角为B角演员担纲,但主演龚丽君、刘辉、李珍、张福元、高倩、刘鑫、郭奕君等这些老中青年演员,联袂创作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角色,赢得了观众们的普遍认可。演出结束后,观众暴风雨般的热烈掌声久久回荡在剧场。(图文:冯赣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