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北京人艺震撼的《大将军寇流兰》(图)

来源:中华时报    作者:冯赣勇    发布时间:2022-11-21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大导林兆华执导的作品总是大手笔。一部译自莎士比亚晚期作品的《大将军寇流兰》,经过他的手,就能使久远与现代融合碰撞后而令人震撼人心。2007年12月6日晚上,在首都剧场,经过将近三个小时的观赏,让记者切实地体验了一把话剧《大将军寇流兰》的艺术魅力。

剧中人马修斯(濮存昕饰)

剧中人奥菲狄乌斯(右-荆浩饰)

话剧《大将军寇流兰》(原名《科利奥兰那斯》)是莎士比亚晚年撰写的一部可与四大悲剧相媲美的罗马历史悲剧,于1608年写成,在他死后7年的1623年才正式出版。这是一个反映人性弱点的悲剧,莎士比亚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修辞在剧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并描绘了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伏隆妮亚(左-李珍饰)与维吉妮亚(卢芳饰)

剧中人护民官(左-傅佳饰、李士龙饰)

剧本以罗马史家普鲁塔克在他的《名人传》中记述的古罗马5世纪上半期的传奇英雄,罗马共和国时代的凯恩斯.马修斯的生涯为基础,讲述了这位罗马共和国的英雄马修斯(后被称为大将军寇流兰)的性格与命运悲剧。


剧中人拉修斯(右 米铁增饰)

元老(左起雷佳、邹健、张万昆、马星耀、何靖饰)

剧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罗马贵族马修斯因为立下军功而获得了“寇流兰”的封号,最初是罗马共和国的英雄;而由于他性格上的弱点:性格多疑,脾气暴躁而得罪了公众,失去了平民的支持,被当成罗马的敌人遭遇放逐。

剧中人阿格立巴(右-班赞饰)

市民(左严燕生饰、张福元饰)

马修斯一怒之下投靠了敌人伏尔斯人,带兵围攻罗马。就在大兵压境,罗马城即将崩溃,全城人民陷于生灵涂炭之时,其母来到马修斯面前,经过母亲的苦苦劝告,马修斯终于放弃了攻打,并亲手签署了罗马人与伏尔斯人的停战合约。但他的这种行为又背叛了伏尔斯人,最后在战乱中不幸被伏尔斯大将奥菲狄乌斯杀害。

剧照精选(摄影:冯赣勇)


此剧虽然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英若诚先生的最后一部译作,但是该剧翻译后,在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层面,都与其早中期作品截然不同。但遗憾的是却未能在他生前上演。


与此同时,人艺历史上唯一一次排演的莎士比亚剧作,是由英国导演来排的《请君入瓮》一戏,而林兆华虽说也曾经导演过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理查三世》,但都并非是北京人艺演出的剧目。


此次,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纪念“中国话剧诞辰百年”及“北京人艺建院55周年”之际,由大导林兆华与易立明联合执导,首次将自己倾心再创作的莎士比亚话剧《大将军寇流兰》在本院推出意义重大,这不仅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演此剧填补了这一空白,而且也是纪念《大将军寇流兰》一剧上演四百周年。


当晚的演出精彩纷呈,剧中通过大段诗化的独白及演员们奔放不羁的表演与舞美设计的空间感、仪式感,都让《大将军寇流兰》这部作品富有了新的独特艺术魅力。特别是 “窒息”和“痛仰”两大摇滚乐队的加盟演出,在演出的表现形式上有了更为大胆的探索,同时也给全剧增加了一种震撼心魄的活力。不仅将现代音乐与古典巨著巧妙融合,更是突出与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的外延和内涵。


再有百余名群众演员参与组成的一个个大型群众场面更是令人为之震撼。而以濮存昕、荆浩、李珍、李世龙、傅佳、米铁增、班赞、严燕生、张福元等人表演的剧中各个角色更是可圈可点。


特别是濮存昕所扮演的悲剧英雄马修斯,刻画的人物尤其细腻。将其勇武、果敢、狂妄、自负与鲁莽的特点表现得细致入微,层次分明,游刃有余。不仅备受青年观众的喜爱,而且也深深地感染、打动了现场观众。演出结束后,首都剧场里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始终不绝于耳。(图文:冯赣勇)


责任编辑:米娅
相关链接: 中华时报(app) 中华新闻通讯社 新世纪艺术 中华摄影报 中时网

Copyright © 2002-2017 中华时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5831号-4 记者查询  关于我们  手机版本 技术支持:海南布谷

快捷评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