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锋锋”“香香”诞生记

来源:    作者:曾文洁 周康迈 王亚妮 黄佳伶    发布时间:2022-11-07    

1 (1)_副本.jpg

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隆重举行校园吉祥物发布会。领导嘉宾和师生代表齐聚学校创客中心路演大厅,共同见证“锋锋”“香香”正式发布。

在发布会现场的正中央大屏幕上,以华贵、优雅、浪漫的紫色“锋锋”和温柔、可爱、甜美的粉红色“香香”为主题的画面,和陈设在舞台中央的20个吉祥物格外耀眼。大屏幕两边,2.5*3米的吉祥物主题画和发布会签名墙,大厅内吉祥物的各种表情包造型、合影打卡墙、玩偶立牌等彰显出了发布会的愉悦气氛,“锋锋”“香香”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

挖掘校园文化价值 塑造特色文化形象

“校园吉祥物是高校精神面貌、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载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亲和力,不但能够体现校园文化精神、传承校园历史文化,营造校园节日氛围,更有助于全校师生增强对学校的记忆,是现代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执行校长范红铭在发布会上讲话时指出。

“校园文化是体现高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方面,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高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要不断挖掘先锋软件集团和学校办学的文化价值,设计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形象代表,彰显出不一样的校园文化,营造出快乐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董事长陈方平曾经多次强调。

如何结合先锋软件集团和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展示校园文化?如何用具体形象来体现特色校园文化……从2021年9月开始,全力打造学校吉祥物视觉形象的重担压在宣传部全体同事肩上。

吉祥物的设计过程经历构想、策划、具体实施、征求专家和学校师生意见、反复修改等多个环节。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多方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历经一年多时间,团队终于设计出了发布会上展示的两个吉祥物实体。

“锋锋”、“香香”的名称来源,可追溯至先锋软件集团和学校办学的发展史。吉祥物的诞生,挖掘出了校园文化的时代价值。吉祥物是学校文化特色的具体体现,所传达出的气质性格,是学校的精神表达之一,也是学校的价值标签之一。

用心做“好”设计 弘扬校园特色文化

吉祥物总设计师胡芳芳入职学校宣传部三年有余,担任校园文化设计工作,负责线上和线下所有校园文化形象设计。此前,胡芳芳老师是一位有着16年工作经验的资深设计师,曾在新浪等多家国家级媒体担任形象设计。为了设计好校园吉祥物,她专门组织一支设计团队,为吉祥物的诞生奠定人才基础。帅茨平教授作为学校吉祥物设计总顾问,他是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工业设计艺委会副主任等10余个协会的专家,经验丰富,为吉祥物的设计提供指导。

发布会现场,胡芳芳老师阐述了吉祥物的设计理念、造型定位、颜色定位、名称定位等。她谈到,学校自办学以来持续打造花园式生态校园,2019年开始每年举办郁金香花展,郁金香为成为了学校的“校花”,吉祥物的外形特征选择了郁金香原型。选用VI色紫色与郁金香的粉色作为吉祥物的色彩,加上卡通版的身体动态,手势上做“Hello”的造型,体现江软学子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满青春与活力。吉祥物胸前印有学校LOGO,有助于提升校园文化品牌

吉祥物的设计,融入了艺术内涵,体现校园的人文底蕴。这有助于彰显学校特色文化,有助于提升校园品牌与美誉度,也体现了江软学子勇于拼搏、积极进取与青春活泼的形象。

推动文创产品 发展校园文化

“往后,我们将会设计出更多吉祥物的系列校园文创产品。“锋锋”“香香”的形象将广泛用于校园文化的宣传中,让它们成为校园文化的传播使者,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胡芳芳老师表示。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塑造人文关怀氛围,提倡学习的先锋、运动的先锋、快乐的先锋、创新的先锋、劳动的先锋“五个先锋”校园特色文化。“锋锋”“香香”的问世,为传播校园文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校园文创产品不是一个简单的物件,其体现出来的创造性、情感性有别于市场上商品,创意与情感寄托更是一大亮点。校园文创产品所蕴藏着文化内涵才是文创产品真正吸引人、打动人的地方。这对增强文化认同、外树形象、内聚人心,提高学校知名度美誉度具有积极引导作用。“锋锋”“香香”形象赋予文创产品特殊含义,传播于校园内外,成为莘莘学子对母校的情感寄托,用鲜明的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色彩打造出易于记忆的设计产品。

“锋锋”“香香”是学校文创产品的起点,在今后的发展中,学校将继续在创新中打造出越来越多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创产品,也会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创产品中。在追求文创产品物质属性的同时,打造具有校园文化底蕴、文化自觉和民族精神的产品。推动校园文化发展壮大,营造青春阳光的校园氛围。

过去、现在、未来,有故事的“锋锋”“香香”还将续写新的故事。(曾文洁 周康迈 王亚妮 黄佳伶)

责任编辑:欣悦
相关链接: 中华时报(app) 中华新闻通讯社 新世纪艺术 中华摄影报 中时网

Copyright © 2002-2017 中华时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5831号-4 记者查询  关于我们  手机版本 技术支持:海南布谷

快捷评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