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北京人艺演员尹伟访谈录(图)

来源:中华时报    作者:冯赣勇    发布时间:2022-10-11    

  作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中青年演员的尹伟,记者是当年在观看了由他主演的一部话剧《东房西屋》中的男一号强哥而真正“认识”他的……后来在一次采访中才得知,尹伟其实也是1981年与宋丹丹、王姬、梁冠华等一起进入北京人艺的那批演员之一,至今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摸爬滚打了40多年,参与了五六十部戏的创作演出。


1话剧《东房西屋》中饰强子.jpg


《东房西屋》中饰强子(摄影:冯赣勇)


  记得2007年3月19日,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而新排话剧《骆驼祥子》的排练现场,记者看到了他在戏中出演的二强子印象十分深刻,于是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郭斌处长的介绍下对其进行了一次专访。至今,采访经过还记忆犹新。 


尹伟在《东房西屋》与《骆驼祥子》中饰演的角色名儿都跟“强”有关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尹伟在《东房西屋》与《骆驼祥子》中饰演的角色名儿都跟“强”有关,前者叫强哥;后者为二强子。虽然同是两个北京爷们儿,但彼此所处的时代,却整整相差了九十年。尹伟是怎样去解读这两位北京汉子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开启了对尹伟艺术人物创作上的专访。


2话剧《骆驼祥子》中饰二强子.jpg


《骆驼祥子》中饰二强子(摄影:冯赣勇)


  在我的印象中,尹伟演的大多是一些小人物。但他饰演的角色有一个特点,凭做为一个普通观众看这么多年戏的一个感觉,完完全全的好人不是很多,有时候甚至需要演一个坏蛋,有时甚至是流氓的时候导演可能易想到他。但是他所创作的这个人物并不是脸谱化。


3话剧《龙须沟》中饰丁四.jpg


《龙须沟》中饰丁四(摄影:冯赣勇)


  每次看戏的时候,就是看尹伟的这个坏人戏,有看头儿。坏得让你觉得对,他就是那么坏。并不是让你停留在痛恨,比如说咬牙切齿。就觉得存在是合理的,他在继承人艺这种现实主义风格,能够把自己沉在人物里认真去分析这个人物为什么坏?不是一个简单的坏等这些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二强子的这个人我给了他三个‘爱’


  面对采访,尹伟娓娓道来:“就从我塑造的两个人物说起吧,一个是《东方西屋》中的强哥,一个是《骆驼祥子》里的二强子。离《东方西屋》的演出已经过了好几个月,现在我接的二强子这个人物,这是两个时代的北京的爷们儿,但他们有很多从本质上的不同。强哥是好强争胜;二强子是好强争胜,但争不上去,颓废了,把自己的女儿卖掉,为了自己吃点、喝点、过点好日子。”


4剧《东房西屋》之一.jpg


《东房西屋》之一(摄影:冯赣勇)


  “首先一点我要感谢顾威导演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来演北京人艺这样一个经典保留剧目。我经过这段时间的排练,我在感受二强子这个人物从他本质上,到社会中,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在写人物小传的时候,二强子的这个人我给了他三个‘爱’。一个是爱自己的家庭,爱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老婆。那么他最后为什么把自己的女儿卖掉呢?他也是出于社会的压力,没有办法,他有一句很经典的话:‘什么都是假的!窝窝头是真的’。”


5话剧《东房西屋》之二.jpg


《东房西屋》之二(摄影:冯赣勇)


  “那么联想到现在的这个社会,也是一样的,在这种经济大潮之下,人们还是要先填饱肚子,才能去享受好的生活。很经典的台词,也说明了很多现实的意义,这是他第一个‘爱’。第二个‘爱’呢,是他爱这些穷哥们儿,爱这些拉车的老哥们儿,他给大个子钱。他爱小顺子,把他当孩子一样。还有一个‘爱’就是他对社会的爱。”


6话剧《东房西屋》之三.jpg


《东房西屋》之三(摄影:冯赣勇)


  “他对社会的爱体现在一点上--我苦命地奔,我是为我这个家,为我自己,而我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他对老马有一种深刻的爱,他不认识老马,那么在这点上他为什么要去关心他,照顾他,跟他聊天呢?其实在他看到老马时也透射出,今后我也会是这样。”


突然有一天我就感觉到--就是‘累’!


  “导演一再讲,这个戏是新排,不是重排、复排,是新排,我们看到景儿都是新的,从表演上我们继承原来老艺术家的一些优秀的东西,但是我们也在根据目前这个状态,我们尽量的去从表演上刻画的生活一些,自然一些,使人们能想到那个时代一个拉车的,一个车厂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人物的众生像。”


7话剧《东房西屋》之四.jpg


《东房西屋》之四(摄影:冯赣勇)


  “说到排戏,我们大概排了有三个星期,三个星期当中,我从琢磨剧本,研究人物,到看老艺术家的录像,深深感觉到这个角色是很难很难的。这个角色在《骆驼祥子》里占了很大的一个部分,他代表了众生像的一个鲜明的典范。”


8话剧《骆驼祥子》剧照之一.jpg


《骆驼祥子》之一(摄影:冯赣勇)


  “从第一幕开始,我觉得我进入得还是比较顺利的,没有走过弯路,只是有一些地方安排上、处理上有些问题。但戏排到第三幕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我就感觉到--就是‘累’!为什么‘累’呢?我就和导演说:‘我怎么感觉这么累呢?’导演就说:‘你当然累了,因为这第三幕戏是二强子全部走心理的戏,所以他很‘累’,他有各种压力,有虎妞说他的;车厂那个小六子说的,社会上各个方面的束缚。卖闺女、欠钱、自己打老婆,把老婆打死。所以在戏中,他自己坐在那儿,喝酒也好,抽烟也好,甚至是到最后唱戏,他完全是一种压抑,心里的不平衡,或者是恨自己,所以你感觉到‘累’。’”


饿,一饿饿一天,我就是想找一找那个时代人们饿


  “再有,我觉得二强子这个人物越演越难,难在什么地方呢?你要让这个人物生活在自己的心里,让他附体,那么你就必须要活在这个人物的心里,怎么活?我每天都在做,每天都在想,此时此刻那个时候的他是什么样的想法。现在体验生活很难了,我自己前些日子下雨、刮大风、下雪,大半夜的我自己撑着个伞到大街上去溜达,感受一下,因为这个戏整个都是风雪交加的环境下,所以我感受一下当时的二强子他拉着车走在风天雪地里的那种感觉。”


9-话剧《骆驼祥子》剧照之二.jpg


《骆驼祥子》之二(摄影:冯赣勇)


  “说冻,我在外面一冻冻一个钟头。说饿,一饿饿一天,我就是想找一找那个时代人们饿,饿到什么程度,饿一天会是什么样子。所以这些东西对于演员来说,自己要化进去,放到这个人物当中去,自己想方设法去找这些东西,去理解人物。因为这种体验生活,现在想体验很难很难,但是自己要做一个有心的人去体验。”


010话剧《骆驼祥子》剧照之三.jpg


《骆驼祥子》之三(摄影:冯赣勇)

  “在这个戏里我是主动和导演要求来演二强子的,我知道困难会很大,因为在这个戏里面有几个经典的人物已经是家喻户晓,那么对于我来说怎么去让人们感觉到是个新的二强子,而且是符合那个时代,符合那个人物的,符合剧情的这样一个呢?”


在街上睡了一晚上找自己姑娘要钱


  “首要的课题是什么?就是要减肥。当时导演就跟我讲,你第一个任务就是要减肥。减肥这个任务确实困难啊!现在很怕有人和我说:‘你吃饭没有?’我一天一顿饭,晚上不吃饭,从排戏到现在我已经减了15斤,我在《东房西屋》是减了20多斤,那时候我180多斤减了20多斤,这个戏又减了15斤,导演说还不够,还要减15斤,我现在是156斤,那我再减15斤是130多斤!但是对于一个演员来说,作为塑造人物的天职来说,我是必须要做到的,所以这是对我的第一个挑战。”


011话剧《骆驼祥子》剧照之之.jpg


《骆驼祥子》之四(摄影:冯赣勇)


  “第二个挑战就是,我要把这个经典继承下去,把人艺老艺术家的好的东西给继承下去。怎么继承?那么第一需要你自己花功夫研究人物,研究剧本,去努力,这是第二个挑战。”


012话剧《龙须沟》之一.jpg


《龙须沟》之一(摄影:冯赣勇)


  “第三个挑战就是从人物出发。你怎么出发?那个时代我们没有接触过,不认识,怎么办?那么只能是我看些资料,看一些影像的东西,虽然只是一些辅助的东西,但还是要深入研究这个人物的心理,人物他此时此刻为什么要这样,所以二强子有很多话,他的第一幕和第三幕是他最光彩的,后面他衰败了,到最后一幕披着破麻袋片子,在街上睡了一晚上找自己姑娘要钱,甚至声音都沙哑了。这个人物一步一步走过来怎么让他化在自己身上,这是最大的挑战了!”


013话剧《龙须沟》之二.jpg


《龙须沟》之二(摄影:冯赣勇)


  “怎么能让观众承认你因为演了一个新的二强子,而且是得到大家承认的不失去北京人艺风格的,又在继承老艺术家传统之上有自己的想法的,有自己发展的一些地方,这个是最大的挑战!所以在排这个戏当中我感觉越来越难的是提高的每一步。”


014话剧《屠夫》中饰革命者.jpg


《屠夫》饰革命者(摄影:冯赣勇)


  “导演有时给你一些东西,你当时消化不了,消化不了回去要琢磨,怎么琢磨?每个演员有每个演员的方式方法,那么作为我可能在走路当中,在吃饭当中,在遛弯当中,甚至是在开车当中我都要捉摸,尽量的使自己完完全全在这样一段时间当中。排戏这一个多月当中更深层次地,更加近一步地使这个人物化到自己身上。”


经典就是经典需要你挖掘的东西太多了


  “我演《东房西屋》的难,是难在带了一些刚毕业的孩子,他们没有舞台经验,只有我一个来领着他(她)们来演这部戏,而且我的戏份儿很重,两个小时十分钟的戏,我在台上两个小时五分钟,基本上都是,而且时间也很紧。但是那个东西我可以抓到,二强的这个人物我抓不着,虽然他也是北京的一个爷们儿,但是我抓不到,而且我深深的体会到经典,经典就是经典需要你挖掘的东西太多了,这种多不是形式上多,是多内心你的一举手一投足,你每一句话说话的味道。”


015话剧《屠夫》中饰革命者.jpg


《全家福》中饰老王(摄影:冯赣勇)


  “在这部戏中导演也一直在要求我们强调重音,为什么?北京人说话有点片儿汤话,但作为一个戏剧来说,你必须要强调我要说的是什么,你要把意思说清楚。在这方面,作为我对二强子这个人物的塑造者来说,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还不够,导演也批评过。但我这个人还特别喜欢导演批评,我希望通过导演的批评进行提高,学东西。有时候我成心弄错了,我让导演批评我,我能验证一下我以前的表演到底对到什么程度,这样错一下,能让我明白我在正确当中还有哪点不足。”


016话剧《全家福》剧照之一.jpg


《全家福》之一(摄影:冯赣勇)


  “戏排完了以后,导演没说我,但也没有表扬我,为什么呢?因为认为我都做到了,但是做得不精彩 。顾威导演这位老艺术家,在这点上我非常非常佩服他。你好就是好,你不好就是不好,在艺术这个问题上非常的严肃,所以我在他身上学了很多东西。”


017-话剧《全家福》剧照之二.jpg


《全家福》之二(摄影:冯赣勇)


  “从《东房西屋》到这部戏,我自己认为如果这部戏我演成功的话,作为我人生是一个很大的飞越,艺术上是一个非常大的飞越!不是像在《东房西屋》第一次站在舞台中央的那种感觉,而且《骆驼祥子》这部戏的份量非常非常的重,所以对于我来说我花的力气比《东房西屋》也要大的多。事情巧就巧在那部戏叫强哥,这部戏叫二强子,那天我就在想这是缘份,希望我努力能够变成一个强人!”


坏人也要正着演


  “再说说《全家福》戏里我演的那个副总老张。那个剧本后来是我自己改的,全都改了,语言呀,各个方面我自己改了。当时我感觉,这个角色就是一个说媒拉纤的,但是说媒拉纤怎么说怎么拉?这个人物一上来以后你必须正正经经的,等做事情从语言,台词的意思上,形为动作上能表现出来这个人真坏,就好。坏人也要正着演……”


018-话剧《全家福》剧照之三.jpg


《全家福》之三(摄影:冯赣勇)


  听尹伟谈《骆驼祥子》,他近一米八零的大个儿要减到140斤以下才能达到导演的要求,让我不禁联想到了人艺的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叶子老师,为了《龙须沟》一部戏喊哑了自己的嗓子,演完这部戏她一辈子嗓子都是哑的。这一切令人们看到了北京人艺演员为了话剧艺术奉献自己的精神,也许就是这种精神,才使得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这块金子招牌经久不衰。(图文:冯赣勇)



 

责任编辑:卢卡
相关链接: 中华时报(app) 中华新闻通讯社 新世纪艺术 中华摄影报 中时网

Copyright © 2002-2017 中华时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5831号-4 记者查询  关于我们  手机版本 技术支持:海南布谷

快捷评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