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鉴旻:明朝西北八大城

来源:中华新闻网    作者:杨鉴旻    发布时间:2022-09-24    

downloadfile-1664009900107.jpeg


明朝西北八大城


文/杨鉴旻


中国的城池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即龙山文化时代。从聚落考古学的角度认为,中国史前尤其龙山时代有相当数量的城址当为中心或次中心聚落,集中体现着当时社会政治变革方面的重要内容。其中史前城址与早期国家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龙山时代已逐渐形成了以筑城建国为基本特征的"王国”林立局面,从而为夏商周王国联盟体的形式奠定了基础。城池是由壕沟演变而来的防御工程,并逐渐代替壕沟而成为城市防御的主要手段经过夏、商两代的发展,西周时代已普遍筑城,城和国已成为同义词。而且筑城技术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与今天的筑城方法十分相似。城和市都兴起很早,二者之间也没有关系。由于西周时代城内设市,就出现了中国早期的城市。"城市"一词起源于战国,即设市之城邑谓之“城市”。


明代城市是在宋元城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调整,明朝政府将地方行政区划定为省、府、县三级,另有省辖州(即直隶州),地位约相当于府而低于府,又有府辖州(即属州),地位约相当于县而高于县。这样,明代的城市便有京城、省城、府(州)城、县(州)城四级。


明朝全国最大的城市当然是顺天府城(北京)与应天府城(南京)。明朝在南北直隶和十三布政司共设有138个府,加上南北两京所在地的应天、顺天两座“京府”,共有140个府城,另有省辖直隶州城30座、军民府城11座,它们管辖着1138县城和163个属州城。


陕西布政司有府城8座:西安、凤翔、汉中、平凉、巩昌、临洮、庆阳、延安,其中西安、汉中、延安元时为路城;属州城21座、县城95座。陕西行都司迁移到甘州时,所管辖有12卫城、4所城。


据《陕西通志》记录,明朝西北最大的城池是西安府,城池周长四十里。其余城池周长十里以上的有七个城池,分别是:

宁夏卫城周长一十八里。

固原州城周长一十三里七分。

榆林卫城周长一十三里三百一十步。

凤翔府城周长一十二里三分。

甘州卫城周长一十二里二百五十七步。

凉州卫城周长一十一里一百八十步。

潼关卫城周长一十一里七十二步。


今青海省会西宁卫城周长八里五十六丈四尺。

今甘肃省会兰州城周长六里二百步。


p0.itc.jpeg


【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下辖城池】


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简称陕西布政司,明朝行政区划,是明朝在今陕西省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布政使司衙门驻西安府。


【西安府】


西安府城池,即隋唐京城。隋文帝因长安制小,命高颎等创建新都,其地在汉长安故城之东南,明洪武初都督濮英增修,城周四十里,高三丈,池深二丈,阔八尺。门四,东曰长乐,南曰永宁,西曰安定,北曰安远。长安/咸宁二县俱附郭。


咸阳县城池,旧在杜邮馆西,明洪武四年始迁今治,景泰三年,知县王瑾始建城。周四里一百五十二步,是为旧城。嘉靖二十六年,巡抚谢兰拓东西北三隅四里有奇,并旧南城俱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


兴平县城池,隋大业九年建,周七里三分,高三丈,池深一丈,明嘉靖三十五年,知县朱文建四门楼。鄠县城池,旧在县南二里,隋大业十年,始徙今治。城周六里七十四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


蓝田县城池,本名峣柳城亦名青泥城,周八里,明嘉靖二年,知县王科更筑,周五里,高二丈五尺,池深阔一丈,后知县吕好古,于西南开水门。


临潼县城池,唐天宝时建,明洪武初增筑,周四里,高一丈七尺,池深一丈五尺,先是北门与南门对峙,万历十一年,改建于西北隅。


高陵县城池,隋大业七年建,明景泰元年,知县张锦增筑,周四里二百二十步,高三丈,池深二丈五尺。


泾阳县城池,秦苻坚建明成化中,巡抚都御史余子俊建南北门,周五里二十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七尺,嘉靖二十六年,并置东西郭。


三原县城池,本旧龙桥镇,元至元二十四年,徙县治于此。周九里一百八十步,高一丈三尺,东西南三面,池深一丈,阔五丈,北临清河,深六丈馀,东北隅有月城。明嘉靖三十六年,巡抚谢兰城北郭。


盩厔(今周至县)县城池,汉始建,周五里一百二十五步,高二丈二尺,池深一丈二尺。明嘉靖间增建门楼,又引广济渠水,由隍西南、东西夹流。


渭南县城池,隋大业九年建,元至正二十一年,元帅阔廓将商皓东拓二百三十五步,明洪武初县丞吴云加拓。嘉靖中重筑于东南北三隅,又加拓焉。周七里三百二十四步,高三丈,池深一丈五尺。


富平县城池,本名窑桥头元张良弼徙县治于此。明景泰初,知县高应举始筑城,周三里,高三丈,池深一丈。


醴泉县城池,即古仲桥城,元末增筑,周三里三分,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三尺,明成化四年,知县撒俊增筑,东西南外城六里有奇。


商州城池,《史记》秦孝公十一年,城商塞疑即此。元安西路判官寡骨里拓修,周五里,高二丈五尺,池深二丈,嘉靖间甃以砖。


洛南县城池,金兴定二年建,明成化十七年,知县王琪拓修,周三里三分,高一丈七尺,池深一丈,城北近山,南邻水壖,惟浚水渠一道,深五尺,广亦如之。


镇安县城池,明景泰三年建,正德七年,知县俞鼎甃以砖,周四里三分,高二丈,池深八尺。嘉靖四年,知县杨永清于东北隅增修月城,周一里七分,高加旧城二尺,俱甃以砖。


商南县城池,明成化十三年,知县郑瑛建,周一里二分,嘉靖二年,知县郝宗儒西拓几二里,高二丈,池深六尺。三十九年,知县王舜民改建四门,万历七年,知县方本清甃砖石。


山阳县城池,即古丰阳城。明成化十二年,知县杨隆拓修,正德中,知县陈鹗甃以砖。周二里二分,高三丈,池如之。


同州城池,即古大荔地,相传始建,制类龟形,至唐易为方城,周九里三分,高三丈,池深九尺,明弘治十五年,知州张鼎建楼于上。


朝邑县城池,明景泰二年,知县申闰建,嘉靖乙卯重筑,周四里,高一丈五尺,池深一丈。


韩城县城池,隋开皇建,金大定四年改置桢州,元复置,周四里百步馀,高二丈五尺,池深二丈,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县金文筑四门月城。


合阳县城池,西魏大统三年,同州刺史王熊建,明正统十四年,知县董镒重修隆,庆二年,李希松甃砖。周八里二百步,高三丈,池深二丈。


澄城县城池,后魏时建,明嘉靖二十五年,知县徐效贤复加筑凿,二十七年修四门,二十八年建四郭门,周三里,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三尺,顺治五年,知县姚钦明重修,开水门。


白水县城池,旧城延邪四里,相传唐尉迟恭监筑。明洪武三年,知县张三同重修建三门,周四里,高二丈,池深一丈,嘉靖三十二年,知县温伯仁接旧城东北连筑新城,增广五里,环关外城之高,厚准旧城,并建二门。


华州城池,唐永泰元年,节度使周智光建,元至正中拓古城西北隅修筑,周七里一百五十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


华阴县城池,元至元十八年,达鲁花赤脱力白修筑,周二里九分,高二丈五尺,池深八尺。


蒲城县城池,西魏时建,明景泰元年,知县高隆增修,周八里一百八十步,高二丈九尺,池深一丈五尺。


耀州城池,本名华原县,明景泰初更筑,四门皆覆屋,嘉靖二十五年,知州周廷杰作东城石堤,三十三年,知州江从春增修,高厚倍三之一,创东西北三门,各建楼,周六里七十步,高三丈,池深八尺。


同官县城池,后周武帝建,德四年建,明景泰初,知县樊荣筑城,弘治初,知县王恭易以石基,嘉靖三十二年,知县亢鸿庆增修,周四里,高三丈,池深一丈,并筑济阳永宁二寨。


乾州城池,即唐奉天罗城,明万历壬辰,知州贾一敬修外垣,崇祯壬申,知州杨殿元补筑,周九里三分,高二丈,池深一丈。


武功县城池,秦孝公建,元末张良弼、李思齐增筑,明洪武九年,都督耿忠复增筑之,周三里二百二十步,高二丈,池深八尺。


永寿县城池,本旧麻亭镇。元至正四年,徙县治于此城,周五里,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


邠州城池,唐建,元末李思齐重修,明嘉靖二十三年,知州孙礼建东西北三门,二十五年,知州姚本建南门,周五里,高三丈,池深二丈。


三水县城池,西汉末,卢芳据此,元至正十八年,并入淳化县。明成化十四,年复置,知县杨预筑城,周五里五分,高三丈,池深一丈。


淳化县城池,宋淳化四年建,明嘉靖九年,知县马崇增筑,四十三年,知县张介饬女墙门楼,崇祯中,知县孟学孔于西南角筑敌台,周四里一百七十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建东南北三门。


长武县城池,本唐宜禄县,元并入邠州,为宜禄镇,明万历十一年,复建城,周五里,池阻沟。


潼关卫城池,始建未详,明洪武中增修,城陴依山势曲折,【周一十一里七十二步】,高一丈八尺,池深一丈五尺,门六,东金陟,西怀远,南上南,下南,北大北,小北。南北二水,关三水门。


【延安府】


延安府城池,唐天宝初建,宋范仲淹庞籍经略时继修,明弘治初,知府崔升复葺之,周九里三分,高三丈,池深二丈,门三,东曰东胜,南曰顺阳,北曰安定,上建重楼,肤施县附郭。


安塞县城池,元初改建,明景泰中重修,周三里七分,高一丈七尺,池深一丈,有南西北三门。


甘泉县城池,唐天宝初建,明景泰中重修,周三里三分,高二丈,池深一丈,南北二门。


保安县城池,即古栲栳城,明洪武二年,县丞洪道重修,周九里三分,高二丈,池深一丈,崇祯中,截城西南角筑,而小之于地势,尤得便利,后知县张嗣贤建城南楼。


安定县城池,宋置堡,元因为县,明洪武中千户曹忠重修,周五里三分,高二丈八尺,池深一丈五尺,东西二门。


宜川县城池,宋初改建,周四里百二十八步,高三丈,池深五尺,西南跨七郎山。顺治四年,知县陈扆铭补筑南瓮城门。


延长县城池,金大定二十六年,知县董承务始建,明弘治中,知县王绅重修,周四里二百四十四步,北倚砦山,南临延水,东西二门。


清涧县城池,宋康定元年,种世衡所筑,明洪武初,增筑,周三里五步,高三丈,池深二丈,东南北三门,正德六年,知县赵辂增修西面罗城,嘉靖癸丑,同知何尚贤筑南瓮城。


延川县城池,本元旧址,明正统中,知县王垣重筑,周四里,高二丈八尺,池深一丈二尺。


鄜州城池,内外二城,内城相传为元吴知院所筑。周二里一百三十步,外城周十里,东滨洛水为患,明成化以来修筑不一,高四丈,池深二丈。


洛川县城池,元佥院胡兴所筑,缘山阻涧,周二里一百六十步,东西南三门。


中部县城池,旧在沮水南,后改建于此。隆庆六年,知县卫汝霖增筑,周四里一百三十六步,高三丈,因沮水为池,万历元年,知县李迎时筑南城,万历末,知县江之澨增,高数尺。崇祯五年,知县姚一麟筑土城,知县彭圣培重建门楼。康熙二年,知县金九鼎增修,启东门。


宜君县城池,明景泰中,主簿李仲和始筑,然石滓难成。成化中,县丞杨安因龟山之势,筑削成之,周五里三分,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门二。


绥德州城池,宋鄜延宣抚使郭逵所筑,明洪武中,指挥严渊增修,周八里二百八十步,高三丈,池深一丈五尺,建门四。


米脂县城池,宋金为砦,元为县,明成化五年,知县陈贵拓城东北隅,万历元年,知县张仁覆增筑,周五里三分,高二丈九尺,池深一丈,东西北三门。


葭州城池,宋熙宁中,所筑葭芦砦,明洪武初,千户王纲改筑,周二里一百一十步,高三丈,池深一丈,南北二门,天启辛酉,知州卢扬辉重修。


神木县城池,金为砦,元始为县,明正统八年重修。成化四年,巡抚余子俊令增修,周四里三分,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


府谷县城池,始建未详,明正德十五年,知县张汝涉因旧开拓,周五里八分,高二丈五尺,因河为池。吴堡县城池, 宋金为砦,元始为县。周一里七十步,高二丈五尺,池深八尺。


【凤翔府】


凤翔府城池,唐末李茂贞建,明景泰元年,知府扈进重修。万历三十八年,改建南门。周一十二里三分,高三丈,厚称之,池深二丈五尺,阔三丈,门四,东曰迎恩,南曰景明,西曰保和,北曰宁远。顺治十八年,茶院许之渐鼎建门楼,凤翔县附郭。


岐山县城池,唐武德四年建,元至元二十五年重葺,明知县王泽令、狐一豸、杨以渐、李敦信、刘正言、于邦栋,相继增修。周五里一百二十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二丈,东西二门。顺治十四年,知县王毂于城外更筑围墙。


扶风县城池,唐初改建,明知县周本、徐让、孙昌、孙科、王世康,相继修。周四里,高二丈,东南临漆湋,西北阻涧。崇祯十一年,知县宋之杰重建,高增六尺,广增一丈四尺,雉堞俱甃以砖。


郿县城池,元至大元年建,明景泰元年,典史高瑄重筑。


宝鸡县城池,唐至德建,明重修,周二里七分,高二丈,池深七尺。


汧阳县城池,旧在县西五里,明嘉靖二十六年,因水患徙筑于此。周三里四分,高二丈六尺,池深一丈。


麟游县城池,隋熙宁建,明景泰元年,知县张翀重修外城,周九里,高三丈三尺,池深一丈,东西北三门。


陇州城池,西魏改建,周九里三分,西南二门,明景泰元年,知州钱日新改筑。周五里三分,五年,建北门。成化十五年,知州李镛建东门,万历五年,知州张凤羽重修,高二丈,池深二丈。


【汉中府】


汉中府城池,故址在城东二里,宋嘉定十二年,徙此。正德五年,知府周东始甃以砖。万历二十三年,知府叶修补筑,周九里三分,高三丈,阔二丈五尺,池深一丈八尺,阔一丈,门四,东曰朝阳,南曰望江,西曰振武,北曰拱辰。天启元年,拓城东北角一百一十丈,南郑县附郭。


褒城县城池,古褒国宋徙堰北,明弘治十二年,知县张表始为覆土。正德四年,巡抚蓝璋下令督筑甃城以石甃堞以甓,周三里,高二丈,池深一丈。


城固县城池,蜀汉建兴,七年,丞相诸葛亮建,明正德七年,通判周盛重修甃以砖。嘉靖六年,知县刘佳开东西二小门,周七里,高三丈,池深二丈五尺。


西乡县城池,相传元皇国公戍址,明景泰初,知县丘俊重修,成化中,增角门。正德间,巡抚蓝璋于东门外附作新城,嘉靖初,知县李㬋复加修,悉易以砖,周三里三分,高三丈,池深一丈五尺,崇祯十三年,知县朱谋燎增修,引北山渠水入濠。


洋县城池,宋熙宁中,知县文同建,周七里,高一丈五尺,池深五尺,东南西三门。弘治七年,知县王冕创北门。隆庆三年,知县阎邦宁凿,池深一丈。崇祯中,知县郭一龙甃砖二十丈。知县洪一纬甃砖八十丈。顺治初,知县金鍊之补修四城门楼。


凤县城池,本古凤州治,元至正二十八年,平章蔡均章重修,周四里三百八十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五尺,东西北三门,明嘉靖十九年,知县司恩甃以砖石,建楼其上。


宁羌州城池,明洪武十三年,都御史郑时创建,周七百六十馀丈,高二丈五尺,四面阻水。


沔县城池,蜀汉建兴七年,丞相诸葛亮建,明洪武三年增修。万历元年,千户李光文甃以砖,周三百八十步,高二丈,池深二丈五尺,顺治十二年,知县李煖补修西门。


略阳县城池,明正德六年始筑,后以水患,指挥李乾元砌石于外,周四里,高一丈五尺,池深八尺。


【兴安州】


兴安州城池,旧为金州城,明洪武四年建,万历十二年,因水患徙南山下。周七百一十四丈,高一丈八尺,顺治初复旧。


平利县城池,唐初改建,东西阻水,南北倚山。周六里。明正德五年,知县李瑚建四门楼。隆庆元年,知县马云改筑约三分之二,悉甃以石,高一丈二尺,遂称坚固。


石泉县城池,城倚山阻水为固,明成化十七年,知县张翔筑东北城,周三里,高一丈五尺,池深一丈。


汉阴县城池,明成化元年,典史徐铎始筑垣建门。二十三年,知县张纶置楼其上。弘治九年,知县唐希介拓广之,正德七年,知县丁珣甃以砖石,周四里,高一丈,池深一丈。


洵阳县城池,城因高阜而立,四面俱下,周三里有奇,孔道所由建六门。


白河县城池,明成化十二年建,周一百一十二丈,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


紫阳县城池,明正德七年,立紫阳堡,八年升为县,周四里,高二丈,池深一丈。


【榆林卫】


榆林卫城池,唐古胜州地,明正统中,都督王祯建,成化八年,巡抚余子俊增筑北城,【周一十三里三百一十步】,高三丈,池深一丈五尺,门七,东二,西四,南一。号为:驼城。


【平凉府】


平凉府城池,唐德宗时增筑,元永李思齐部将袁亨分为南北二城。明洪武六年,总兵官平凉侯费聚复修如旧制,周九里三十步,高四丈池,深四丈,门四,东曰和阳,南曰万安,西曰来远,北曰定北,平凉县附郭。


华亭县城池,金大定中建,周五里一百八十步,高二丈,池深一丈五尺。顺治初,知县杨荣引筑新城,十二年,知县佟希尧招集远近居民增修雉堞,而旧城复兴如故。


镇原县城池,元至正二十年,平章李思齐筑,嘉靖二十二年,知县双应麟加筑,周一里二百七十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七尺。


崇信县城池,唐建中元年建,周三里五分,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二尺,东西二门。明末知县高斗垣,截筑锦屏山麓,知县武全文建敌台浚濠隍。


固原州城池,宋咸平中,曹玮建,元末废。明景泰元年复筑,成化三年,徙开成县治干此。五年,巡抚马文升增筑,大设楼橹。弘治十五年,巡抚秦竑开西门,更筑外城为关门,周围浚堑,深阔各二丈。万历三年,石茂华始甃以砖,高三丈六尺,【周十三里七分】,遂称雄镇。


泾州城池,元至正十九年筑,明洪武三年,徙治泾阴,周三百八十六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五尺,南北二门。万历六年,知州张四维砖砌女墙,建南北二楼,周围濠堑,深阔各一丈。


灵台县城池,隋大业初建在山麓,周二里二百六十五步,高一丈五尺,池深五尺。明崇祯七年,知县敖浤贞循山城旧址之半,筑堡其上。周四百三十七丈,城高一丈八尺,池深阔各八尺。


静宁州城池,宋始建,天顺初,知州盖重修,增筑外垣。周七里八十六步,更筑东西外罗城,成化五年,知州靳善引二渠水入池。


庄浪县城池,元初建,至正二十七年,守禦周佥谢真重修,周一里一百七十二步,高一丈五尺,池深一丈,南北二门。


隆德县城池,即古羊牧隆城,宋庆历初,改为隆德砦,元至元元年建为县,周九里三分,高三丈池,深二丈五尺。


【庆阳府】


庆阳府城池,明成化初,参政朱英筑,寻圮于水,副使曹宏复筑之。嘉靖二十七年,参政汪尚宁增筑,复圮于水。三十五年,知府梁明翰复筑之,周七里十三步,门四,东曰安远,南曰永春,西曰平定,北曰德胜,皆覆以楼。安化县附郭。


合水县城池,宋熙宁中建,北倚山,高五丈,东西南皆平陆,高三丈,周三里一百八十步,池深一丈五尺,阔三丈三尺,东西二门。


环县城池,始建无考,元李思齐部将杨黑哥重修。周五里三百五十步,高五丈五尺,池深二丈。


真宁县城池,在罗川故地,元至正六年,守禦枢密院副使张天福建。明崇祯十三年,知县郭之麟加堞浚隍。


宁州城池,后梁隆德二年,刺史牛知业修筑,四面依山阻水。周三里四十步,南关城。周二里。明万历初,知州马彦卿易土垛为砖。顺治三年,知州程维新于郭内东山更筑堡。


【临洮府】


临洮府城池,宋熙宁五年,王韶大破羌人,遂城武胜金,元因之。明洪武三年,指挥孙德增筑,周九里三分,高三丈,池深一丈,阔倍之。门四,东曰大通,南曰建安,西曰永宁,北曰镇远。上建重楼,俱甃以砖,狄道县附郭。


渭源县城池,宋始建,周二里,高二丈,池深一丈,南北二门。明弘治十七年,知县党茂增修筑月城。


兰州城池,隋开皇初建,明洪武十年,指挥王得增筑,周围六里二百步,高二丈,池深二丈。


金县城池,即宋龛谷寨城也。周三里奇,高二丈,池深一丈五尺,南北二门。


河州城池,秦苻坚建,明洪武十二年,指挥徐景改筑,周九里三分,高五丈,池深三丈。


【巩昌府】


巩昌府城池,元中统二年,都总帅汪世显即通远军拓其故址,甃以石。明正德初,增东西北三郭。周九里一百二十步,高三丈一尺,池深三丈七尺,门四,东曰永安,南曰武安,西曰静安,北曰靖安。建楼其上,陇西县附郭。


安定县城池,宋绍圣二年,泾原路经略使章楶始建,周三里三分,明正统中,知县杜让城南郭,拓六里三分。嘉靖十三年,知县张永茂增修,高三丈五尺,池深二丈五尺。


会宁县城池,明洪武六年重修,成化四年,同知罗谕拓之。嘉靖十三年,总制刘天和增南北西三关。万历元年,辟东门营东郭。三年,知县史天祐甃砖陴,周五里,高三丈池,深一丈五尺。


伏羌县城池,宋始建,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县李灌增修,周三里,高二丈池,深一丈五尺,门四。


宁远县城池,明洪武三年,知县刘勉重修。正德十二年,知县江万里以避水患改辟东西南三门,门有覆楼。嘉靖十三年,知县仪世麟增修,周五百九十五步,高一丈九尺,池深一丈。


西和县城池,旧在县西南三里,明洪武二年,知县于通改建于此。周四里,高一丈五尺,池深一丈,东南北三门,西倚连城,宋绍兴中安抚使李永琪所筑。


成县城池,宋始建,元永、明初,俱重修,周三里,高一丈七尺,池深一丈。崇祯九年,知县谢镛移治西北隅,以旧城为外郭。


徽州城池,明洪武初重修,正德六年,知州侯禋充拓建钟楼于山巅。嘉靖初增筑。万历中,知州欧梅、王鸿儒、宋洛,因旧城屋甃以砖。周五里三分,高二丈,池深一丈。


两当县城池,始建未详,明宣德中,知县史忠重修。正德十一年,知县高腾增筑山城,以捍西隅,周三里,高二丈,池深一丈五尺。


阶州城池,即古柳树城砖甃,周二里奇,高二丈四尺,池深八尺,四门,覆以重楼。


文县城池,唐德宗时,以文县旧城窄小,移于故城东。明洪武二十八年,开设千户所于城东一里。成化六年,始建县城于所城之西。万历二年,增筑。周二里三分,高一丈五尺,池深一丈。


秦州城池,唐天宝五载,王忠嗣筑雄武城,宋知州罗极筑东西二城。明洪武六年,守禦千户鲍成约西城旧址而筑之。周四里一百四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一丈二尺,东西二门。嘉靖二十一年,知州李鲸城西郭辟南北门。


清水县城池,周孝王封非子所筑,魏司马懿增筑,以拒汉。明嘉靖二十一年增修,周四里二百八步,高三丈,池深一丈,东西二门。


秦安县城池,金皇统中建,明嘉靖二十一年增修,周三里九十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二丈五尺。


礼县城池,明成化七年,知县张源建,十九年,知县刘渊重修,周三里,高二丈五尺,池深七尺,东西二门。


【宁夏卫】

宁夏卫城池,本赵德明旧址。明正统中复筑之,谓之新城,【周一十八里】,高三丈六尺,池深二丈。门六,东曰清和,西曰镇远,南曰南薰,曰光化,北曰德胜,曰振武。各建楼其上。


宁夏后卫城池,旧在花马池北。明正统八年筑,天顺中改筑今城,周七里二分,高三丈,池深一丈五尺,东西南三门。


宁夏中卫城池,本元理应州城,明洪武中建为卫,正统初,指挥仇廉天、顺中参将朱荣,相继拓筑。周七里三分,高三丈五尺,池深一丈。万历三年,巡抚罗凤翔城东郭。


灵州所城池,旧在黄河南。明洪武十七年移筑于北七里,宣德三年,又移筑于东北五里,景泰三年,拓筑并南郭。周七里八分,高三丈,池深一丈,南北二门。万历五年,巡抚罗凤翔甃以砖石。


平虏所城池,明永乐初建,周四里五分,高三丈五尺,池深一丈,南北二门,万历三年,巡抚罗凤翔甃以砖石。


【靖远卫】

靖远卫城池,即古会州城旧址。明正统二年增筑,成化十三年拓东城,周六里三分,高三丈,池深二丈。


【洮州卫】

洮州卫城池,明洪武二年,曹国公李景隆建,周九里,高三丈,池深一丈二尺,四门各覆以楼,门四,东曰武定,南曰镇南,西曰怀远,北曰仁和。万历十年,副总兵李煦改筑北城。十二年,副总兵李芳增修新城。


【岷州卫】

岷州卫城池,西魏时置,明洪武十一年,指挥马华始筑。万历九年,罗垣重修西营小城,隆庆二年,副使刘侃拓北隅,周九里三分,高三丈六尺,池深一丈五尺。


西固所城池,汉元鼎初置武都郡于此,宋绍兴中重建,明洪武十四年,守禦千户姚富展筑,以旧城为西郭,周三里三分,高二丈五尺,无池,万历三年增筑。


downloadfile-1664011073087_edit_104937063127737.jpg


【陕西行都指挥使司下辖城池】


陕西行都指挥使司,明朝五个行都指挥使司之一,在河西走廊设置的行政区划。 元朝甘肃等处行中书省,治甘州路。洪武五年(1372)十一月置甘肃卫。二十五年(1392)罢。二十六年(1393),陕西行都指挥使司自庄浪徙置于甘州,领十二卫,四守御千户所。距陕西布政司(西安府)二千六百四十五里,属于右军都督府。下设甘州左卫、甘州右卫、甘州中卫、甘州前卫、甘州后卫、甘肃卫、永昌卫、凉州卫、庄浪卫、西宁卫、山丹卫、肃州卫、镇番卫、镇夷千户所、古浪千户所、高台千户所、威虏卫、白城子所、威远所、亦集乃城。


【甘州卫】

甘州卫城池,始建未详,明洪武二十五年,都督宋晟于东增筑新城,【周一十二里二百五十七步】,高三丈二尺,阔三丈七尺,池深一丈七尺,阔三丈七尺。门四,东曰咸熙,南曰延恩,西曰广德,北曰永宁,东北城楼各一。


【永昌卫】

永昌卫城池,元至元十五年建,明洪武二十四年,指挥张杰增筑,周七里二百三十步,高三丈六尺,池深一丈二尺,成化八年,指挥高升筑四门月城。


【庄浪卫】

庄浪卫城池,元至元元年建,明洪武十年重筑,周八里三分,高二丈八尺,池深二丈五尺。


【凉州卫】

凉州卫城池,唐李轨建,明洪武十年,指挥濮英增筑,【周一十一里一百八十步】,高五丈一尺,池深一丈二尺,有东南北三门,后宋晟增关西门。


【西宁卫】

西宁卫城池,明洪武十九年,长兴侯耿炳文,因旧改筑,周八里五十六丈四尺,高五丈,池深一丈八尺。


【山丹卫】

山丹卫城池,元至元二十六年建,明洪武二十四年,拓城更筑,周七里二百九步,高二丈二尺,池深九尺。


【肃州卫】

肃州卫城池,明洪武二十八年,指挥裴成拓筑东隅,周八里,高三丈五尺,池深二丈,东西北三门。成化二年,巡抚徐廷璋城东郭。


【镇番卫】

镇番卫城池,元号小河滩城,明成化元年,都指挥马昭拓筑北隅,周六里二分二十三步,高三丈一尺,池深一丈五尺,东西南三门。


镇彝所城池,明永乐中建,逼河天顺中移筑于此。周四里,高三丈六尺,池深一丈一尺,门二,俱南向。古浪所城池, 即古和戎城,周二里七十五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二丈五尺,东南二门。


高台所城池,明天顺二年建,周四里,高三丈六尺,池深一丈二尺,惟南一门。


mmexport1646368705046_edit_48302916825441.jpg

责任编辑:杨冰心
相关链接: 中华时报(app) 中华新闻通讯社 新世纪艺术 中华摄影报 中时网

Copyright © 2002-2017 中华时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5831号-4 记者查询  关于我们  手机版本 技术支持:海南布谷

快捷评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