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汉/英回文姓名问题

来源:中华时报    作者:粱言    发布时间:2022-09-01    

回文姓名是姓名学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法,它将相同的字/字母调换位置,由此产生首尾回环的意趣,值得人们仔细玩味。当代教育家周仪荣先生曾经说过:“回文姓名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民族特征;它不仅会给人带来乐趣、奇趣或理趣,还会引人关注和令人难忘。”回文姓名的字/字母寥寥,但用意非常深刻,实在令人匪夷所思,让人回味无穷。下面就简要谈谈当今世界上两大语言——汉语和英语中的回文姓名问题。

微信图片_20220901135057.jpg


在汉语民族中,有不少人的姓名顺读倒读都一样,如原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方方、当代作家蓝蓝、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教授高高、凤凰网副总编辑周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石安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林双林、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文再文、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爱华、解放军成都军区善后办主任周小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篮球队队长周晓周、自由撰稿人赵小赵、美团首席科学家夏华夏等。这些回文姓名循环往复,能给人一种语言美的享受,也能给人以离奇的妙意,还能避免与他人的姓名重复、产生误会。

此外,汉语民族还有人运用谐音法来组成回文姓名,如青年歌手林琳、流行歌手蓝兰、短道速滑奥运冠军杨扬、节目主持人伊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心芳、室内设计师陈明晨、原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张小章、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张文章、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主任医师姜红江、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文闻等。这些名字谐音很好,能透出一股书卷气。以谐音法起名,姓名含蓄委婉、奇妙有趣,具有耐人寻味的效果。

据古籍记载,汉语回文姓名相传始于宋代,是由回文对联衍化而来的。可以说,汉语回文姓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件瑰宝,也是华人之间打交道时的一张名片。有研究表明,对汉语回文姓名的偏好与人们的文化素养、人文情怀、情感评价、心理健康、行为决策等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有自己的特征。如曾担任过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的宁高宁,其原姓名叫“高宁”;母姓高,父姓宁,在原姓名前再多加父姓。

无独有偶,英语民族也有人喜欢用回文姓名(即以字母为单位顺读倒读一样的姓名),如美国知名医学专家Leon Noel(利昂•诺埃尔)、加拿大企业家Nella Allen(内拉•艾伦)、新西兰慈善家Duane Rollo Renaud(杜阿内•罗洛•雷纳德)等。英语民族有一种迷信的说法:回文姓名会给人带来一生好运。其实,姓名对人来说占据着重要地位,不论回文姓名是否会给人带来好运,一个好的姓名怎么都会给他人留下一个难忘的好印象。

有趣的是,有人为了取回文姓名,甚至连姓都改了,如美国影视明星Robert Trebor(罗伯特•特里博),他出道前的姓名是Robert Schenkman(罗伯特•申克曼)。更有趣的是,英语民族中还有人喜欢袭用父亲或祖父辈的回文姓名,如美国古典文学家Revilo Oliver(雷维洛•奥利弗),从其高祖父开始就统统采用同一姓名,可谓“回文姓名世家”。

此外,一些具有对称美感的英语回文名字,如Ada(艾达)、Anna(安娜)、Eve(伊夫)、Hannah(汉娜)、Noon(努恩)、Otto(奥托)、Staats(斯塔茨)等很受欢迎;它们被认为会给人生运势带来好的影响,决定人的一生。有关专家指出,英语回文名字始于17世纪下半叶,由回文诗歌(palindromic poetry)衍化而来。

由上可见,汉/英回文姓名真是太神奇了,它们让人领略了汉/英民族的语言之美以及姓名的奥妙。作为特定的名称符号,汉/英回文姓名往往寄托着命名人的期望和理想;对它们的文化意蕴的把握,还不能代替对回文姓名进行全方位的认知,因为它们还与历史传统和民族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文/粱言(作者系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


责任编辑:中时
相关链接: 中华时报(app) 中华新闻通讯社 新世纪艺术 中华摄影报 中时网

Copyright © 2002-2017 中华时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5831号-4 记者查询  关于我们  手机版本 技术支持:海南布谷

快捷评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