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 来一场作风之弊的“大扫除”

来源:中华时报    作者:杨晓峰    发布时间:2022-08-19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思想的体现。锤炼干部过硬作风,必须要加强干部思想认识,只有解决好思想这个“总开关”的问题,才能真正打破条条框框,充分发挥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我们要善于树立创新、奋进、务实“三种意识”,将“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进行到底。

  树立“不破不立、不止不行”的开拓创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下,思想固化、观念僵化已成为阻挡党员干部走出“舒适区”、克服“庸懒散”的最大阻碍。一要“敢想”。“敢想”不是天马行空、凭空想象,而是立足于工作需要,聚焦问题意识,敢于直面问题、发散思维,大胆冲破利益固化藩篱,破除不合时宜的条规,摆脱保守思想的束缚,不断推陈出新、大力创新,创新性开展好各项工作。二要“会想”。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立足整体大局、发展全局,找准自身工作定位,不断归纳总结提升各项工作,忠诚践行初心,恪守使命职责,着力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实效性。三要“能想”。要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落实,将上级工作安排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时刻谨记关于上级工作“我们能做到什么程度”“我们能起到什么作用”,在具体工作中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出点子。

  树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锐意进取理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担当有为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也是党员干部的为政之德。一要善于独立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深入思考,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遵循正确的思考方法,既要“温故知新”,又要“学新知新”,经常多思深悟、深挖细找,独辟蹊径、发散思维,善于从“不可能”处看到“可能”,让思想永远充满活力。二要注重查漏补缺。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总结理论能力、业务能力和服务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固强补弱,精准发力,大力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切实提高工作标准,确保工作效果经得起检验。三要提高执行能力。要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树立“马上就办、立竿见影”的工作理念,立足一个“早”字,落实一个“快”字,抓紧时机、抓快节奏,认认真真、尽心尽责,把握好工作进度和质量,使执行的力度更大、效果更好。

  树立“从严从实、从深从细”的求真务实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一要从“畏”向“干”转变。要克服“怕”的心理畏惧,改变做事畏首畏尾、缩手缩脚的犹豫不决状态,不畏困难和挑战,拿出党员干部敢闯敢干、敢拼敢创的劲头,怀揣必胜信心,一路披荆斩棘,迎难而上扛大事、抓难事、办实事。二要从“低”向“高”转变。要追求卓越、不甘平庸,强化精品意识、细节意识,时刻奉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勇于向先进看齐、向优秀看齐,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坚决杜绝“差不多”,不断追求“最完美”。三要从“松”向“严”转变。要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创新新时代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干部的“辛苦指数”“奉献指数”换取群众的“满意指数”“幸福指数”。(作者:杨晓峰系中华时报记者、中国建设媒体记者)


责任编辑:杨晓峰
相关链接: 中华时报(app) 中华新闻通讯社 新世纪艺术 中华摄影报 中时网

Copyright © 2002-2017 中华时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5831号-4 记者查询  关于我们  手机版本 技术支持:海南布谷

快捷评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