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红色精神贯穿教育始终,认识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百年党史更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注重知识浇灌,有助于我党永葆青春活力。以史为教案,学习传承好“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等等,用这些“好教材”、“好课程”去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使党员干部精神受到震撼,灵魂得以洗礼,让全国各族人民能够有朝气蓬勃的精神、不畏风险的胆魄、敢于斗争的勇气,保持好百年大党的青春活力。
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地做到热爱党、跟党走,培育好更加深沉的为国为民情怀。注重感情培养,有助于人民坚定理想信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勇斗顽敌、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用汗水和鲜血保卫祖国,用生命换来如今的幸福小康生活。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更是要以红色文化精神为甘泉,滋养好真挚的为国为民情怀,用“三牛”精神践行好初心使命,甘于牺牲自我、奉献自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前方依然会有雪山沼泽、浅滩暗礁,唯有扬起理想信仰之帆,让“为祖国为人民”成为不变的精神追求,才能使中华民族挺起脊梁,勇立潮头!“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是一项夯基固本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坚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方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作者:杨晓峰系中华时报社记者,中国建设媒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