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时报北京站记者董谦)“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民生情怀和民生温度。紧紧围绕“七有”要求和市民“五性”需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过去的五年,首都广大市民收获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市民享受到更多蓝天白云。
百姓享受到更多蓝天白云
党代会报告提出:五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质量大幅改善。深化大气污染治理,2021年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43.1%,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市民享受到更多蓝天白云。
大运河畔,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新鲜,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百姓切实感受到的明显变化。
在过去五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北京城市副中心建成全市首座大气污染在线源解析超级站,依托7×24小时指挥调度中心全时监控,实现监测执法协同化、落格监管全域化,确保北京城市副中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70天,占比74.4%,“蓝天”成色持续提升,“好天”创历史新高,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厚植生态本底。
今年以来,北京市通州区持续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松懈,一手抓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重点任务不动摇,坚持向“堵点弱点”发力,向“痛点难点”攻坚,向精细化治理对标,强力推进“一微克”行动。今年1—5月,全区累计优良天数122天,占比80.8%,同比增加21天。
“绣”出精品街巷
党代会报告提出:过去五年,北京坚持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城市面貌发生了人民期盼的可喜变化。全域推进文明城区创建,开展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打造了一批“有里有面”的精品街巷。北京市通州区城市管理委环建科郭娜表示,过去五年,北京城市副中心167条背街小巷形成“一街一特色、一街一景观”。2021年,北京城市副中心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总体满意度为98.3%,与生态涵养区并列全市第一。
今年是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城市管理部门将结合党代会报告要求,研究背街小巷向平房院落延伸的途径和机制,鼓励群众参与,征求群众意见,将合理化建议融入整治提升,打造具有北京城市副中心特色、清朗有序、宜居宜游的文明街巷。
从“蛛网满天”到一步一景
党代会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北京加强市容景观整治,城市空间清朗有序。
实施架空线入地、景观亮化、治理环境顽疾、修建口袋公园、改造老旧小区……五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通过不断转变城市管理理念,围绕城市品质提升,推出了一系列整治城市环境秩序的新举措、新办法。
有着300年历史的西塔胡同,从曾经的低头路面不平、抬头“蛛网满天”,到今天的花红柳绿、一步一景,经历了三次“大手术”,胡同的“蝶变”让周边居民惊喜不已。越发通透澄澈的天际线背后,是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的民心工程取得的良好成效。自2018年以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开竣工总量达263条道路、169.8公里,道路环境、空间视觉大幅改善。
城市空间清朗有序不止于此。从“一把扫帚”到“人机协作”,环卫工人的装备不断升级,环卫作业质量不断提档。除了清洁城区卫生,北京城市副中心还深入开展城乡垃圾集中整治,对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等区域及高速公路、连村路等部位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集中消除各类卫生死角,通过分类规范垃圾处置等措施控制白色污染物,保证城乡卫生质量。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道路保洁实现了“以克论净”,一级道路尘土残存量平均值可达到每平方米8.8克,比市级标准少1.2克。
群众诉求“接单即办”
党代会报告指出: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创新开展吹哨报到、接诉即办,并向主动治理深化,兴起了一场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的深刻变革,一大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解决,广大党员干部公仆意识、为民情怀、担当精神显著增强。
近年来,通州区漷县镇全面推行“接单即办”办件模式,热线受理与后台办理服务紧密衔接,推进群众诉求快速响应、快速办理。
“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实在是太感谢了。”家住通州区漷县镇李辛庄村的李先生反映,隔壁宅院荒废,院内树木没有修剪,经常蹭到自家屋瓦导致漏雨,由于无法联系到对方,希望有关部门能帮忙解决修剪树木的问题。
接到诉求后,漷县镇市民诉求处置中心工作人员15分钟内就将工单反馈至李辛庄村,村委会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协调,在获得当事人的同意后,立即安排树木修剪,问题很快解决。
漷县镇通过“简单诉求直接解决、一般诉求调度解决、复杂诉求吹哨解决”让群众诉求“秒接单”“速回音”。现在,便民热线转派工单更实行分级处置:特急件要求承办单位30分钟内响应回复,紧急件办复时限为1个工作日,普通件能办的马上办、彻底办,并限时5个工作日内办结。通州区的巨大变化更加体现了党的领导的正确,把基层群众的点滴小事都放到了工作日程之中,让百姓真正体会到了党的温暖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