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成功的城市是让人感受到社区感的地方,也是一个让人能大展拳脚而无须被强加任何归属感的地方。这就是城市的本质,从中选择你需要的东西,然后礼貌地忽略其他东西。
在中国的投资圈里,一直都有这样一种说法在私下流传,即“投资不过山海关,投资不去云贵川,投资不上太行山,投资不到宁藏甘”。对于多数人而言,可能有所熟知的只有第一句,而对后面的三句并不太熟悉。
2016年,“投资不过山海关”之言论,在东北特钢债券爆出连环违约前后迅速开始出现。
直至今日,东北人仍在为打破这一局面而努力。有关文章显示,东北地区整体债务压力较大,经济增速偏弱,再加上东北特钢违约事件对不少投资人心里造成阴影,令不少机构在甄别项目时仍秉持“投资不过山海关”的态度。“
就因为这一点,舆论放大了东北地区的负面情绪。除了东部沿海地区,低效率、官僚主义作风在内陆不发达地区都或多或少存在。有政府工作人员说,东北地区在减少行政审批程序、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说‘投资不过山海关’,好像东北地区寸草不生,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一样,但事实是这样吗?”
2018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长景俊海在针对东北地区的投资环境相关问题作出回应时表示,“投资不过山海关”、“东北崩溃论”的说法是不客观的。
“最近五年,吉林吸引外资、吸引省外资金年均增长都超过10%,就以最近两个月来看,我们有2000多个项目在洽谈,超过100个(项目)达成立项,35个项目已经签约。”景俊海表示,这组数据说明,吉林现在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未来也将大有所为,“现在吉林的形象是吉祥如林,客商如云,投资已过山海关。”
还有一件事记忆犹新。2019年7月16号,马云去了一趟黑龙江,拜会了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同时阿里巴巴集团还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黑龙江将借助阿里巴巴集团数字经济领域的优势,共同建设“数字龙江”。在会谈中,马云说了一句提振人心的话:阿里巴巴投资必过山海关,首战最东北,与黑龙江签约项目近期要见效。
从2021年全国GDP数据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以及增速看,吉林省的第三产业增速排在前十的行列。吉林省在打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魔咒时,吉林省主要深化两项改革,坚持以制度创新为重点,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先导,线上“数字政府”“吉林祥云”与线下“实体大厅”“办事窗口”建设相结合,深化最彻底的“放管服”改革和最高效的“只跑一次”改革,推进流程再造、事项减量、审批简化、证明减少、环节压缩,该取消的取消,该简化的简化,该下放的权力下放到离群众、离企业最近的地方,做到科学放权。
2021年6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吉林省松原市考察吉林盼盼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福建盼盼集团2013年成立的全资子公司,2019年投资3亿元新上二期项目,目前正计划投资三期项目。公司负责人告诉总理,有人说“投资不过山海关”,盼盼食品投资不仅过了山海关,而且越投越顺利、越投越有信心。
总理说,你们从东南沿海来吉林松原投资建厂,还越投越大,说明这里不仅物产丰富,而且营商环境过了关。营商环境过了关,投资就能跨过山海关。希望你们把信心传递给更多的关内企业,让大家都知道,关外有投资的好环境,有发展的好前景,让更多投资跨过山海关。
有人说在东北搞一个项目要盖200多个章,没有几百天根本办不成,营商环境很不好。
东北是最晚退出计划经济体制的地区,国企改革的难度很大,换言之,这里的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好。
为什么顺德一个县的产值就比东北的一个省的多?除了地理上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制度改革。顺德早在90年代初就开始了市场化改革,而且顺德是广东省实现现代化的试点单位。但这个时候的东北还在靠国企吃大锅饭,一个鞍钢养活了鞍山市,一个抚钢养活了抚顺市。改革?改革啥?
事实上,改革的是心智模式和组织效率。程序太多,章子太多势必会造成企业从事者的心智厌烦,导致效率低下。
2021年,吉林梅河口被确定为夜经济试点城市后,先入为主,引进国内知名文旅策划团队锦上添花文旅集团打造东北不夜城重点项目。历时17天,从策划设计到落地开街,速度之快,成为文旅界的奇迹。仅五一开街当天客流突破38万人次,五一假期接待游客133万人次,打破了流量陷阱。
2022年,2.0版东北不夜城于4月28日开街,当日客流达到5万人次,五一假日期间共接待23.8万人次,成为国内文旅界的翘楚,超越张家界综合景区游客量。还有,用50天新建的月亮湾元宇宙集市在5月31日正式运营,抢占了元宇宙旅游的风口。
东北不夜城能够在短时间内落地,以及打造一连串的爆点,有力证明了吉林梅河口在效率上的一次革命,也体现了效率性政府发挥的极大作用。
17天、50天,这速度颠覆了“200个章子”的传闻,终结了效率低下的东北历史。
有一种说法,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原因:一个是天气冷;二是制度改革太慢,盖章太麻烦,由此带来了各种落后;三是东北没有夜生活,不想宅在炕上拍抖音。
但是,不管是气候原因还是制度陷阱,局的这不是主要原因。比东北气候恶劣的地方也很多,更重要的市人的问题。东北能成为共和国长子,那个全国“一盘棋”的年代,东北人付出了不少。
说起东北人,一定是一个文化意象,并不是地域概念。用东北方言说就是“格路”,这也是东北人对“特别”的特别表达。“格路”是东北方言,意思是“special”(特别);如果“special”不够的话,那就用“very special”,更准确一些是“very special plus”。直播间响起了彻悟的笑声,这个解释可以说很切合“格路”的内核。
东北话的声调玲琅、豪迈,是水流撞击岩石的节律,令人心动。汉语拼音是用来记写普通话音系的,无法胜任准确记写方言发音的任务。所以,方言必须借助国际音标做记音工具,在这里,我们只能从浅处来赏析东北话的发音腔调,东北人说话语速快,像一股从山上奔下来急着入海的河流,东北话跳跃其间姿态撩人,声声入耳。在东北待上几天,离开后总有一种音调萦绕耳畔、连日不绝的牵绊感。
在东北待上半年,听惯了东北话,离开后会产生浓浓的乡愁,再来东北也会近乡情节。笔者神佑感触,与东北人喝酒,推杯换盏之间仿佛重新活了一回,这骨子里也不知涌进了什么。
还有,与东北人吵架,相当于穿越了枪林弹雨,脑瓜子嗡嗡作响从此对东北人的爱与恨了然于心;与东北人合作,哪怕是一期一会仅此一遭,也结下了一辈子的交情。东北人是竹筒倒豆子不藏不掖,东北人是雪后平原一览无余,东北人是山冈上猎猎有声的大风,吹着你,罩着你。
林语堂先生曾观察过南北两地人,在他眼里,东北人身材高大健壮,性格热情幽默,喜欢“吃大葱”“爱开玩笑”,东北人特别勤劳,心思却简单,“他们是自然之子”。这是笔者所见的现代文学大家对东北人最高的评价。我们似乎也乐于看看先生是如何评价长江以南的人,他们“勤于修养,老于世故”,精于商业,爱好艺术,不论男女都喜欢安逸,但身体却不怎么硬朗,神经也容易衰弱……此处摘引,并无贬意,权当一笑,之于南北两地人的性格密码、命运走势等详情可拜读先生的文章。
笔者所信奉的经济学家米塞斯是一位个人主义者,在他的经济学理论中,个人的优先程度要大于集体和种族。个人主义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永远不要给自己不熟悉的一群人贴标签,因为对方是集体,而不是单个的人。一旦整个集体中出现了一些状况迥异的个人,则自我认知就会陷入矛盾。
举个例子,说“浙江人很会赚钱”,但一旦遇到一个来自浙江且不思进取的人,仅仅只要这一个案例,就会打碎我们以前对“浙江人”的认知。而我们看东北也不能以一盖面。
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馆长在《城市的语言》这本书里有一段经典的话:“一座成功的城市是让人感受到社区感的地方,也是一个让人能大展拳脚而无须被强加任何归属感的地方。这就是城市的本质,从中选择你需要的东西,然后礼貌地忽略其他东西。能否保持匿名是区分城市与乡村的最重要特质之一。城市最好的地方在于,它许可差异,宽厚包容。”
在大是大非前,从梅河人的一举一动中,都可以感受到梅河口的差异与包容越来越与其它城市拉开距离,他们为这座城市的“来了不想走”搭建”脚手架”,他们是打破“投资不过山海关”魔咒的一个个孙悟空。能够任性地甩去“紧箍咒”,这都归功于年轻的政府与群众的“一致性原理”,特别是政府层面的“通变”。《易·系辞上》:"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便是吉林梅河口的“蝶变密码”。
每当你站在吉林梅河口普阳桥上兜风时,仿佛看到一条悠长悠长的缎带,紧紧披在城市的胸前,牢牢系在21世纪20年代的脖子上 。它那彩色的下摆,错落有致轻盈欲翔:一头飘向东南的发达;一头,延展东北的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