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邑县郑城镇
——虎头鞋虎头帽 一针一线串起沂蒙记忆
山东省平邑县郑城镇,是“宗圣”曾子故里也是中国有名的金银花之乡。这里不仅流传着美丽的历史传说,还留下了很多传统的手艺,做虎头帽、虎头鞋和荷包等手工艺制品便是其中代表性工艺。
以老虎为形象的虎头帽,是我国民间儿童服饰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童帽样式。它与虎头鞋、虎围嘴、虎面肚兜等成为儿童服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特色,这些以虎为形象的儿童服饰寓意深远,深受中国传统虎文化因素的影响。
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礼典》中说:“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恶遇,烧虎皮饮之,系其爪亦能避邪。”
在沂蒙山地区,春节和端午前夕,都有大人为孩子缝制虎头鞋、虎头帽的传统,作为沂蒙传统手工艺传承人,富民新村的邵泽英、李京凤,武城村的韩金香,她们从老一辈肩上接下非遗传承的重担。
“老虎是健康的象征,咱们平邑形容孩子健康可爱,就说他虎头虎脑、生龙活虎,这其中也包含了父母长辈对孩子的祝福,希望他们在成长道路中,像虎一样强大,并健康茁壮成长。”李京凤正守着一个针线簸箩,缝着一只虎头鞋。一片片布料、一根根针线,在李京凤阿姨手中,渐渐变成了形态、色彩、风格迥异的虎头鞋。李京凤是邵泽英的儿媳,她从婆婆手里接过了非遗传承的担子。李京凤说,自己做这些手工活已经有40余年,她自结婚后就跟着婆婆邵泽英学习这项技艺,久而久之,这也成为了她的一项爱好。老工艺可以再一次得到大家的关注和保护,作为非遗传承人的李京凤内心十分激动。
“过去,女人在家里做针线活,像是被子、褥子、衣服都自己在家里做,哪有出去买的?这些手工挂件就是给女孩练手用的。”现年88岁的邵泽英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作为最年长的传承人她对这门手艺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于笔者的到来,邵奶奶十分高兴,戴上顶针,穿针引线,边聊天边给笔者亲自演示起来。
今年72岁的韩金香是武城村有名的巧媳妇,对于缝制工艺复杂的虎头鞋、虎头帽,也能做的得心应手。虎头鞋和虎头帽是一种当地民间广为流传的工艺品,寓意驱邪避灾、平安吉祥,一直受到当地村民的喜爱。每到过年过节前夕,韩金香家里就挤满了前来预定虎头鞋和虎头帽的乡亲们,大家经常团团围坐在韩金香身旁,边拉家常边欣赏她飞针走线。
笔者看到,韩金香家里除了大大小小的虎头鞋、虎头帽,还有各式各样的荷包和小挂件。
韩金香告诉笔者,他们缝制这些布老虎、虎头鞋、虎头帽,都有样子比着,这些样子都是老一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这手艺还是俺姥娘传下来的,姥娘教会了俺娘,俺娘又教会了俺。”
“现在是做得少了,年轻人也没几个人会了,但现在大家又开始重视这种自己做的东西,咱们自己缝的手工件给小婴儿用才舒服,才放心。希望这门手艺可以一直传承下去。”
如今,这个曾经一度被冷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在城乡之间盛行起来。它不仅仅是一份女红手艺,更承载了当今人们割不断的乡愁记忆。(中华时报记者华海 特邀记者蔺峰 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