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国粉”体验国宝李渡酒文化

来源:中华时报    作者:吴国庆    发布时间:2022-03-08    

中华时报中文网江西讯(记者 吴国庆)35日,景德镇一批国宝李渡酒的爱好者,在国宝李渡景德镇咨味轩工作人员带领下,来到南昌进贤县李渡镇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体验国宝李渡酒文化。

景德镇国粉合影_副本.jpg

李渡酒品牌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底蕴的品牌,它见证和传承了千百年来的赣酒文化。李渡酒源于李渡镇这个地名,那么关于李渡镇,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宋朝初期,今天的李家渡称清远渡",这个名字自唐朝就有了。当时,除了邓家是酿酒大户外,李家和邹家不但在此共建渡口,酿酒也有一定规模,随着船运发达,酒业兴盛,两个家族日渐发达,但有时为了争生意,难免闹点矛盾。好在两家都通情达理,两家商定,"文斗而不武斗"!相约当年进京参加考试的两家公子,谁考得好就以谁家姓氏命名渡口码头。这年秋考发皇榜,邹家公子和李家公子都高中进士。李家公子风流倜傥,皇帝钦点为"乘龙快婿",李家举家迁到京都。把一半码头和烧锅生意都卖给了邹家。按说,从此以后,这个古镇就该叫"邹家渡",但邹家更大气,反而直接命名"李家渡"

遗址大门_副本.jpg

走进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阵阵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大家顿酒不醉人人自醉据介绍,200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李渡元代烧酒作坊是一处目前发现年代最早、遗址最全、遗物最多、延续时间最长、最具鲜明地方特色的元代白酒作坊遗址,也是目前中国及至世界范围内证明元代蒸馏酒产生、发展并在科技史上取得突破的最好的遗址。共发现元代圆形酒窖群13个、“这是中国首次发现元代采用地缸发酵生产蒸馏酒的酒窖。”迄今为止,国内再也没有发现类似的元代酿造蒸馏设施。考古专家组通过对李渡酿酒遗址发掘出的各个时期的73件饮酒器和酒窖中的砖块进行"碳一四眼踪"术检测,最终断代李渡元窖时间确定为公元1308年前后。

古窖遗址 (2)_副本.jpg

古窖遗址_副本.jpg

青砖小窖池群_副本.jpg

在体验区,酒厂提供30年的老酒让游客品尝。大家对李渡酒“沾唇是米香、端杯闻浓香、细品有清香、后味呈酱香”的“一口四香”有了深切的体会。对于国宝李渡酒的品质还有两个传奇故事:一个是“ 晏殊知味拢船”。晏殊(公元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进士出身。宋仁宗朝,官至宰相。名臣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王安石等都出于他的门下。晏殊的家乡位于离李渡不远文港沙河村。因为长年居官在外,故“每回家乡,必拢船李家渡,购酒数坛,乃去”。《李渡镇志》记载: 有一年他由临川乘船返回沙河村,船过李渡时,因事耽误,忘了停靠,待到发觉时,已近王家洲,他连忙命船夫将船撑回李家渡,买了几坛好酒上船,边饮边欣赏家乡风景,随口吟出了千古名词《浣溪沙》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小船轻舫好追游。渔父酒醒重拨掉,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消尽两眉愁。

李渡高粱首金版_副本.jpg

品尝30年老酒_副本.jpg

另一个是“王安石闻香下马”。宋神宗年间,祖籍江西临安的王安石在往京城赴任的途中路过进贤,随风飘来的扑鼻酒香让从不饮酒的王安石也难以自制。他飞身下马,畅饮起来。后来,王安石与好友吴居厚在聊天时谈及此事,吴居厚对他说:荆公从不饮酒,王安石则怡然答道,只怪李渡酒太香。那块路边的大石头据说就是当年王安石拴马的马桩。

封坛仪式_副本.jpg

  除了观遗址品美酒外,景德镇“国粉”们还品尝了酒糟冰棒、酒糟鸡蛋,体验了酒糟泡脚,对江西酒文化酒文化遗产魅力有了深刻的认识。


责任编辑:CTCJX03
相关链接: 中华时报(app) 中华新闻通讯社 新世纪艺术 中华摄影报 中时网

Copyright © 2002-2017 中华时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5831号-4 记者查询  关于我们  手机版本 技术支持:海南布谷

快捷评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