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声涛:尽自己所能,
为汕头油画事业的传承出力
汕头油画院位于黄河路与衡山路交界的万商大厦二楼,700多平方米的面积,是方声涛2006年购置的私有产业,2008年在这里挂牌办公。徜徉于宽阔的室内,画室、培训室、会客厅等各处配置功能齐全,记者不禁打趣:“画家就是有钱,买这么宽敞的地方,要是不贡献出来办公,真的太浪费了。”方声涛一本正经回应:“那是当年搞装饰设计攒下的钱,要搁在现在这市价,肯定买不来啊。”
一个“画画佬”,半途不画了,跑去收工程搞装修,十几年后又转身回来潜心画画,方声涛的经历,其实在一部分潮汕本土画家中都能窥见影子。于是,我们的采访,就从这一段到外地接单做装饰工程谈起——
方声涛,祖籍广东惠来,1958年12月生于汕头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就职于汕头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任工艺美术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策划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副主席,汕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油画艺委会主任,国家二级美术师,汕头油画院院长。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广东省各种美术作品展览。
“我在西北搞装潢设计,一呆就是十几年”
搞装修吧,就是许多我们这一代画画佬都做过的事情。我是学西画的,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接触设计。1985年,我从汕头市工艺美术研究所被调入当时由研究所与市工艺美术公司、香港方合资的汕港联营辉煌装修装饰公司,当设计(师),在那个公司呆了三年,却是我从事装潢设计的一个新起点。
我先后独立设计了许多宾馆和商场的装修,有“柳州饭店”、合肥“天都大厦”、“西安炭市街自选商场”、“汕头市第一招待所高级餐厅”等等,都效果不错。1988年,调到汕头市振侨高级装修公司,当设计室主任,先后主持设计了“潮州宾馆”和“汕头市土产进出口公司”,独立设计了西安的“兰炼飞天宾馆”、“陕西省工商银行办公大楼”、“金融宾馆”、大连的“北海饭店”、兰州的“友谊饭店”、“甘肃省工商银行办公大楼及宾馆”、“兰苑宾馆”、兰州炼油化工总厂的“文化中心大楼”及“大门”、汉中的“轻工大厦”等等,其中兰州的“兰苑宾馆”、“甘肃省工商银行办公大楼及宾馆”、兰州炼油工总厂的“文化中心大楼”和西安的“陕西省工商银行办公大楼”及“金融宾馆”在各自的省份,都被评为“省级优良工程”。那时候活儿真是多,大家都喜欢找我,主要是因为我每次在工程设计前,总要亲自到工地观看,再结合这个工程的实际进行设计,在具体施工时也跟踪指导,遇到有些棘手的难题,就在现场临时处理。
现代工程的装潢,通俗点说,就是给房子打扮、点缀,而壁画就是点缀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以壁画的形式装在大堂或某一重要位置,就会给人以高雅、脱俗之感。我于1992年为“兰苑宾馆”设计并制作的铜浮雕《丝绸之路》及诗配画阴刻《渭城曲》,同年为“友谊饭店”设计并制作的阴刻贴金画《陇上胜景》,1993年为“甘肃省工商银行办公大楼”设计并制作的铜浮雕《钱币演变史》,都是根据各宾馆、大楼的特点,参考当地的历史和名胜古迹而设计的,不仅可以让游客了解当地的历史,同时也起到一种导游图的作用。
用当地美术界专业人士的话来说就是:设计新颖,制作精细,雅俗共赏。因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在兰州一带打下了名声,所以就呆在那里做(装修)工程,十几年,直至后来回汕头。
“喜欢画画,是从读中学出黑板报开始”
你问我什么时候开始画画?其实跟兴趣很有关系。我初中和高中,都是在汕头十中(现在的汕头侨中)读书。当时毕业于老上海美专的郑奕辉老师是我的美术老师,郑老师国画的功底,仅次于刘昌潮、王兰若和李开麟。还有另外一个美术老师,是红师班的郑钟豪,他们都很好。我在十中经常参加出黑板报,主要的任务是写大标题、画插图。两位老师都给我很多指导。
后来,毕业后,因为我姐姐去下乡了,我就可以留城工作。我被安排到牛奶场,就是现在中平街那里。在牛奶场,我什么工种都做过。挤奶员、送奶工等等。那时候工资低,刚开始一个月只有18元,学徒工吧。后来升了,也是每月不足30元。辛苦,不过我很开心,经常观察车间里那200多头牛,给它们写生,还画同事们,把身边的生活画下来。还不时跑到塑料二厂找蓝文杰老师请教。他当时在那里的工会做宣传工作。
工余时候,我就骑着单车出去写生,买了一辆红旗牌28寸单车。礐石和达濠是经常去的,还有西堤啊,广场啊,外充公啊,还跑到潮州画仙子桥、东门楼等。我还特别爱去看展览,做学徒工时,就因为要看“法国现代美术作品展”,花了10多块钱买机票去广州,记得当时是在广州文化公园,在南方大厦周边。
因为涉猎广吧,我一下笔就很大胆,对色彩非常敏感。那时看过上海一位画家的作品,叫谌北新,他的用笔很大胆,我看后很震撼。所以也给了我启发。你看我这些1981年画的厦门系列,几年前还被北京一个画廊邀请去展(出),他们说,方老师您当年就已经是大师了啊!驾驭色彩的能力,很印象派啊!
“1980年两件作品入选省展,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1980年,我有两件作品入选广东省青年美术作品展览,《挤奶员》和《风景之一、之二》,其中风景画的是汕头金中和西堤渡口。可以说,它们全都是来源于生活,我最熟悉的身边的生活。这个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得到了肯定,我觉得自己可以走这条路。
因为这件事,我在1980年底,就被推荐去汕头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我、郑奋强、周哲雄、王少波,我们四个人去面试,最后都考过了。就这样,在牛奶场呆了5年后,我来到这里做跟美术相关的工作了。当时赖乙宁(高级工艺美术师,瓶内画非遗传承人)是我的师兄,师傅是吴松龄,他是瓶内画南派创始人。我们这一批后生仔,就跟着他学瓶内画。
我们研究所里面有两块招牌,一块是汕头美术设计公司。到1984年,我就调到这里来,跟陈维(汕头知名设计师)坐对面,做广告设计。1985年,地市合并后,我被调来地区公司,汕头市工艺美术总公司,跟香港合办一个公司,叫汕港辉煌装修公司。在红战展大楼(人民广场东侧工艺美术大楼)上班。就经常出门了,去山东、西安等,搞装修。
第一次是去西安,帮助他们装修当地最大的自选商场,叫炭市街自选商场。晚上装修,白天休息,因为白天他们要营业,那时商场还是传统的百货商场。晚上做工时,天气好冷啊!后来,就去振侨(设计公司)了,从做潮州宾馆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我对画画的要求,是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
还是说回画画这件事吧。1989年,广东美协,那时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办了一个影响力很大的系列展,叫“星河展”,《方声涛油画近作展》被列在第42回。我是粤东第一人入选该展的。这个系列展,方楚雄、林丰俗等也都入选了。可以说在全国很有影响,正如它的初衷:“为有才能、有探索、有创造、有独到见解、有发展的艺术家,提供尽情发挥的天地。”通过这个系列展,广东涌现了一批有才华有实力的画家,直至今天,他们大多数都还活跃在画坛。
我对自己创作的要求,是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即使做不到,起码也要十年一大变吧,这样才能不断提升。1980年代初,我的创作有一个飞跃,技巧用色等都很大胆,有点学习西方印象派,创作也很多,几乎有满意的作品出来,就获奖,譬如1983年《家家鹅群户户富》入选广东省农村农场新貌画展并获三等奖;1984年《新居》《特区建设者》入选广东省庆祝国庆35周年美术作品展;1989年《汛》入选广东省美术作品展;2004年《鱼档》入选广东省美术作品展;2008年《拆旧船的工地》入选“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美展;2009年《湿地小船》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全国美展·大东方当代油画展;2014年《造船厂》入选第三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及广东美展;2015年《金色海湾》入选“西江灵胜——广东省山水画作品展”。
我觉得写生与创作的关系非常紧密,非常重要。油画写生既体现了画家对自然的欣赏,又体现了画家对自然的创造。对大自然的内容和色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运用,能让画家对大自然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与天马行空的想象作画有很大的不同。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坚持写生,画家的艺术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情感才能透过笔触得到升华。
“尽自己所能,为汕头油画事业的传承出力”
说到汕头油画院,其实是从汕头油画研究会更名而来的。潮汕人向来注重书画,潮籍画家、名家辈出,如赖少其、陈大羽、杨之光、林墉、许钦松、方楚雄等国画家;二十世纪初就有潮人赴法国学习西画,有记载的有王远勃、张汝器、李澄之、吴莊石等油画家;另外同一时期,还有一批赴上海美专、杭州美专学习西画的,如陈宗瑞、曾幻一、张学武、吴芳谷、庄华岳、徐隆德等,他们都创作过不少优秀的油画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苏式绘画”成了中国油画的主流风格,也造就了一大批潮人名油画家,如赵淑钦、詹鸿昌、曾松龄等,他们和他们的作品对社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汕头油画界的前辈们,为汕头油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以至于1982年成立了“汕头油画研究会”,首任会长是蓝文杰。当时恰逢改革开放,这个研究会为汕头的油画拓开了广阔的空间。
时至今日,汕头油画界各种流派、各种风格、各种探索,迅猛发展,尤其是中青年画家,他们有追求,朝气蓬勃,奋发进取。我从外地回汕头后,就一直在创作的同时观察和思考着,成立一个油画院。当时跟赵淑钦老师商量,报到民政局去,说不能这么办,所以,2008年,就将汕头油画研究会更名为汕头油画院,我是首任院长。我的初衷很明确:旨在发展汕头的油画,为汕头的油画家们开拓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创造更多的机会来施展他们的才华,如办展览、出画册、请名家指点、办美术学习班等。如:2009年我们组织60多位画家精心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在深圳市述古堂、美术馆举办“当代油画”作品展,也是汕头油画走出去和深圳油画界的交流。2010年又举办了“艺术下乡——岭南名家邀请巡回画展”“穿越——09广东青年画院作品巡回展”等。这些年,每年都有起码一个大型展览在油画院展出。今年,更是承办了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我和我的祖国——汕港澳油画作品邀请展”。
在汕头油画院这个平台上,汕头的油画家们在专业方面进行交流和指点,开了眼界也提升了绘画的整体水平。2019年,汕头职业技术学院1992年出生的女画家张绚梓的油画作品《曙光》入选了全国大展,这也说明了汕头年轻的油画家们正在成长起来,势头更超过我们老一辈。这种现象很使我欣慰。我将尽自己所能,继续为汕头的油画事业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