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畔得日堂 172年的印记再度绽放

来源:中华时报    作者:李海良    发布时间:2022-01-02    

3_副本.jpg

中华新闻通讯社浙江杭州讯(记者:李海良 通讯员:方国乾)泱泱华夏文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镌刻着宛如璀璨星星般的历史铭牌,它们或技艺、或实物在每一个时代中扮演着重要的文化传承,特别是那些匠人以及悬壶济世的中医文化。

 

5_副本.jpg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


1_副本.jpg

桐君老人像

 

相传黄帝时,在美丽的浙江富春江畔,有一座桐君山,有老者结庐炼丹于此,医者仁心,分文不收。乡人感念,问其姓名,老人不答,指桐为名,乡人遂称之为“桐君老人”。他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药学家。有关他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约在春秋时期写成的古史《世本》一书中。据记载,桐君是黄帝的大臣,擅长本草。桐君采集百草,识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药物,著《桐君采药录》,其所定处方格律君、臣、佐、使,垂数千年,后世尊其为“中药鼻祖”,称其地为“药祖圣地”。在富春江畔,桐君老人影响了千年。唐中叶,有一方姓族人迁居于此,以采摘中草药治病救人为生。岁月更替,斗转星移,方家人始终秉承祖训,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


2_副本.jpg

桐庐方氏宗祠

 

清道光年间,桐庐人方氏举家迁往杭州,在运河畔购得一宅,继续从事祖上中医事业。1849年挂牌“得日堂”,从此扎根杭州,因医术高超,常为穷苦老百姓治病,免费义诊,深得乡邻爱戴。1949年后,一段时间方家的“方氏膏方”“药剂”仍旧很畅销,1953年公私合营,得日堂以及旧址收归政府所有。直至2015年后,方氏后人方国乾先生历经困难,在小河直街历史街区遗址继续从事中医药养生健康产业,得日堂品牌迎来重生。


4_副本.jpg

 

素有“药祖故里、养生福地”之称的桐庐,近年来先后获得了“华夏养生福地”“中国养生保健基地”“中国长寿之乡”“世界养生基地”等多项荣誉,并从1989年开始举办华夏中医药养生文化节,得日堂在互联网、大数据,中医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凤凰涅槃,焕然重生。(完)


责任编辑:宇
相关链接: 中华时报(app) 中华新闻通讯社 新世纪艺术 中华摄影报 中时网

Copyright © 2002-2017 中华时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5831号-4 记者查询  关于我们  手机版本 技术支持:海南布谷

快捷评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