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中的电视连续剧《大决战》,为观众展现回顾了解放战争中的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其实以“三大战役”为题材创作的文学、戏剧、影视等形式涌现了众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其中由天津人艺艺术剧院当年创作的大型话剧《北平•1949》盛演北京就是生动的一例。当年天津人艺进京演出时,从国家大剧院移师到首都剧场的观众始终热情不减。而记者也有幸于2009年12月9日晚上,在首都剧场观摩了此剧,舞台上的精彩的演出,从某种角度说,堪称是立体细腻地展现了平津战役的一段恢弘史诗。
毛泽东(李克俭-饰)与周恩来(张昕-饰)
傅作义(右 陈逸恒-饰)与邓宝珊(王继世-饰)
剧中人傅冬菊(右 刘敏涛-饰)
剧中人蒋介石(前左 李起厚-饰)
演出前,记者现场采访了本剧的导演助理马丁,他向记者说:“这部戏是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与北京天鹅信羽文化传媒及北京希肯国际文化艺术公司联合制作推出的。这部戏围绕和平解放北平如何保护北京城的前后,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个比较丰满的傅作义形象。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毛主席在西柏坡运筹帷幄指挥平津战役所取得的胜利。如果说这部戏讲的是平津战役的话,那么在创作上,由于我们是京津艺术团队的联合制作,所以也可以说是打了一个漂亮的‘平津战役’……”
剧照精选(摄影:冯赣勇)
走进剧场,只见逼真的舞美效果将中华门老北京的地标性建筑展现在舞台之上,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大幕拉开,在中华门前为保护北平城请愿的游行群众拉开了演出的帷幕。
《北平•1949》是电影《建国大业》的作者、著名电影编剧王兴东的话剧处女作,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任鸣导演,任鸣说,大胆采用大银幕播放纪录片,丰富了舞台表现手段。而如此大规模在舞台上使用活动影像,他还是第一次。应该说从昨晚的演出效果看,记者以为达到了影像与舞台之间的较为完美的有机结合。
当晚的演出,演员阵容庞大,人数最多的一场戏中竟然有70位演员同台演出。特别是主演陈逸恒饰演的傅作义,表演细腻,将傅作义从战到和的复杂心路转变历程极富层次地跃然于舞台之上。其他饰演毛泽东、周恩来、邓宝珊、傅冬菊、蒋介石的几位演员也均可圈可点。
大型话剧《北平•1949》被定位为一部“史诗”般的话剧力作,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故事戏,此次天津人艺推出的这部《北平•1949》更注重和追求的是一种舞台的严谨大气与场面的恢宏,从布景到演员的表演都竭力做到逼近历史的真实效果。
完美谢幕(摄影:冯赣勇)
该剧的导演任鸣说:“这部戏更像是一件古董瓷器,摈去了浮华,展露出的则是深刻震撼的历史厚重感。”当晚的舞台上,观众们看到了遍布北京城的十多个重要遗迹,其中包括清华园、中华门、德胜门城楼等。这些深具历史感的老北京地标性建筑,使观众虽然身处剧场内,却有一种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图文:冯赣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