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黄梅戏《美人蕉》盛开国家大剧院(图)

来源:中华时报    作者:冯赣勇    发布时间:2021-08-01    

    对于黄梅戏来说,记者最熟悉的莫过于《天仙配》与《女驸马》了。这两部当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和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安徽电影制片厂联合,分别拍摄的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主演的电影,令记者对黄梅戏有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但是没想到几十年后却能在国家大剧院亲临现场,观赏了一部由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主演的《美人蕉》。

剧中人美人焦(韩再芬-饰)

美人焦与革命者之一(宋敬波-饰)

那是2008年7月24日的晚上,记者应该剧的导演王延松先生之邀前来观赏现代黄梅戏《美人焦》。当晚这已是该剧来国家大剧院参加奥运演出季的最后一场演出,但是戏剧场内依然高朋满座。黄梅戏《美人蕉》一剧作为国家大剧院“雅韵流芳--中华戏曲奥运展演”的重要剧目,受到了首都观众的热烈追捧和爱戴。真可谓:《美人蕉》盛开在了国家大剧院。

美人焦与革命者之二(马自俊-饰)

美人焦与革命者之三(刘国华-饰)

现代黄梅戏《美人蕉》讲述了一个另类的爱情故事。一个晚清徽州女子年轻时爱上了一位“革命者”,因为对爱的坚持和信仰,让她的人生起伏动荡,最终因为为第二个“革命者”收尸,而被第三个“革命者”出卖……当“革命者”们对“革命”都流露出了不同的态度时,唯独这位女子却始终不悔自己的信念。

程氏(左 余淑华-饰)与女伢子(操敏-饰)

剧照精选(摄影:冯赣勇)

当晚的《美人焦》随着大幕的开启,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尽管是一个另类的爱情故事。但是,优美抒情的音乐与动人心弦的演唱,立刻紧紧抓住了观众的眼球。特别是韩再芬的大段唱腔,委婉动人,博得了观众们阵阵此起彼伏的热烈掌声,让不少黄梅戏戏迷大呼过瘾。


集《美人焦》编剧、导演、舞美设计为一身的是近年来在戏剧舞台成绩显赫的著名导演王延松先生。这已是他和“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的韩再芬继史诗剧《白门柳》之后的再次合作。


王延松导演在戏剧表现形态方面的改进与创新以及探索现代戏曲的多元叙述方式的艺术功力总是在其作品中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惊喜和愉悦。记者曾经观赏过他执导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望天吼》、《原野》等剧并由此成了朋友。


此次,《美人焦》中使用的由真人饰演的活灵活现的“徽州木雕人形”,使记者也联想起了他在为天津话剧院执导《原野》中陶俑类形象的使用,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在艺术表现的张力上又明显地跨进了一大步。它不仅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了徽州独特的木雕文化,而且让舞台风格写实与写意巧妙融合,带有一种厚重的寓言性。


对于该剧的创作,王延松导演说:“美人蕉用不死的灵魂珍藏了一个名字,象征着爱的恒久信念。我希望人们不仅把它理解为一种爱情,更是一种大爱,一种信念。这是一部有力量的、给人以明确精神指向的抒情悲剧。当然,必须要掌握好的是:我选取了充满戏剧性的、浪漫的、甚至是魔幻的场景,尽可能使这出悲剧看起来是美丽的,充满哲思快感的。”


“《美人蕉》剧本的开篇,我写到:记忆是一种影像的断片,其实就是这个戏的叙述风格。这些影像的断片,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既是故事流也是意识流,是女主人公的灵魂借助于现实的叙述,是完全的人也是完全的灵魂的叙述。”


“此外,我还用‘徽州木雕人形’和‘晚清女子幻影’参与叙事,既是故事表演也是文化象征。对于这部称之为现代黄梅剧《美人蕉》的音乐创作,我想特别指出,关键在于紧紧抓住对剧本叙述风格及其抒情样式的解读。很显然,这样一部充满现代戏剧特征的黄梅剧,对音乐语言的表现力有很高的要求。我的企盼是:以交响思维为主,以电声思维为辅,为黄梅音韵服务。”


“探索现代戏曲的多元叙述方式,在叙事、抒情、哲思之间寻找独特的创作路径,是我这次创作的兴奋点。”


完美谢幕(摄影:冯赣勇)

以黄梅戏名角韩再芬为班底的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阵容整齐,实力雄厚,有国家一级演员韩再芬、马自俊、李萍;国家二级演员刘国平、鲍晓霞、汪静、余淑华、雍丽娟等。几年来,经过强强结合,现已拥有《天仙配》、《女驸马》、《徽州女人》、《公司》、《春江月》等精品剧目以及众多的优秀黄梅传统小戏和折子戏。传统的艺术神韵,现代的审美情趣,此次,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来京奉献的现代黄梅戏《美人焦》,不仅展现了该院卓越独特的艺术水准,更是给首都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享受。(图文:冯赣勇)


责任编辑:米娅
相关链接: 中华时报(app) 中华新闻通讯社 新世纪艺术 中华摄影报 中时网

Copyright © 2002-2017 中华时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5831号-4 记者查询  关于我们  手机版本 技术支持:海南布谷

快捷评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