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国际聚电解质大会”在上海举办

来源:中华时报    作者:悦 声 陈怀玲    发布时间:2021-06-22    

996028622643a309ab87f99aed23e05_看图王.jpg

时间:2021年6月21日--6月22日

地点:中国上海·华东理工大学

13届国际聚电解质会议(ISP 2021)的主题是:聚电解质理论与应用。

本次大会,由华东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共同组办。

 

e1b117e59aff3d3a27f655353c93461.jpg

 21日上午9点,“第十三届门国际聚电解质大会”在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礼堂开幕。

大会由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国际聚电解质理事会委员郭旭虹主持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辛忠致辞

辛忠在介绍华东理工大学历史的同时,也着重向与会者再次叙述了----国际聚电解质会议是国际聚电解质协会组织(由全球从事有关聚电解质-带电荷水溶性高分子研究的科学家自发组成的非盈利性学术团体,创始于1995年)的传统学术会议。第一届大会于1995年在德国召开。三年后在瑞典召开第二届大会,此后每两年举行一次,此次会议是第二次(第一次于2010年在华东理工大学举办)在亚洲召开。

线上,华东理工大学常聘教授(欧洲荷科学院院士)马丁,互动。他说,20多年来,高分子聚电解质领域取得了许多的新发展,也给(全世界)带来了新的活力。马丁也祝贺这次大会在上海召开,并祝愿成功。

   受邀参加本次大会的的人员, 是在相关领域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参会,以主题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等形式开展多领域同行间的学术交流。 

如;21日下午,南京理工大学张跃军教授所作报告:阳离子聚季铵盐合成研究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实例》(---

 阳离子聚季铵盐是一种有机水溶性阳离子高分子,也属于阳离子聚电解质。其单元结构、分子量和离子度不同,体现诸多独特性质和功能,从而在国民经济经济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其作为各种助剂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中。但是不幸的是,由于有机阳离子聚季铵盐最早由发达国家引入中国,多年来其使用过程仍然多以商品牌号为主进行应用性实验。近年来,虽然产品多有国产化,但是这一局面并没有彻底打破。正是由于这一现状的存在,不仅严重阻碍这类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聚电解质的推广应用、限制其功能高效发挥,而且也妨碍这类聚合物新品种的开发。

张跃军教授在中,结合已有文献报道,系统阐述了阳离子聚合物的分子量,阳离子单元结构和阳离子度等与其应用性能的关系。进一步,基于作者在聚季铵盐方面的工作积累,报道了近年来几种典型阳离子聚季铵盐: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均聚和共聚物;(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均聚和共聚物;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均聚和共聚物;(芳基或烷基)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均聚和共聚物共四大主要阳离子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的进展。突出聚电解质分子结构设计,性质和功能测定和分子结构-性质-应用功能关系的关联。特别地,对阳离子聚季铵盐分子单元结构-微结构的识别和调控对其若干应用性能:原水处理制自来水、杀抑菌藻和污泥脱水等的工程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做了系统介绍。本文的工作将为阳离子聚季铵盐分子结构设计—性质研究—功能开发提供新思路。

46a690798f6c62eb2036f290c1e1e4c.jpg

南京理工大学徐枭老师的报告:(共聚物抗体在Vimentin蛋白表面的吸附:疏水作用和静电相互总用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了辅助共聚物抗体的方法以及和实验结果对照的结果。

8f9d1260d77bd4c6405499c4d68e1aa.jpg

南京理工大学贾旭老师报告:(取代基对甲基烷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均聚活性及其聚合物应用性能的影响)结合量化计算研究不同取代基对甲基烷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物应用性能的影响。

543998d7e5e6167737c0356f0d7aff4.jpg

22日下午,南京理工大学张跃军在闭幕式上的讲话(摘)

尊敬的各位参会代表,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我受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伍振毅主任,工业水处理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委托,代表他们做本次大会的简要发言总结。

在总结之前,我首先要感谢本次大会的主办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的会议筹备组和组委会,以及国际聚电解质协会为组织这次会议为聚电解质研究的发展和壮大的成功举办所作的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13届国际聚电解质会议经过两天的议程,现在就要结束了。会议的召开由于收到疫情的影响,使得国外的参会专家只能在线参加本次会议。但本次会议的召开仍然受到了诸多校企单位,聚电解质研究者的热烈响应和广泛支持,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超过100人,组织了超过30场线下报告和多场线上报告,各位参会代表围绕聚电解质的理论与模拟、合成与表征及应用、组装与以及生物相容性聚电解质等主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和广泛的交流,对研究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聚电解质的实际应用等问题,提出了客观的、中肯的和建设性的意见。

现在,即将圆满完成会议的全部议程即将圆满,这次大会的召开,不仅展示了聚电解质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而且增进了全球从业者的联系和交流,特别是再次向全世界同行展示了我国教授、专家和学生在期间的精神风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值此大会闭幕之时,我谨代表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工业水处理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预祝国际聚电解质会议能长远的办下去,并越办越好!


 

cc7c827cc687fe9d2bf4dd795d48436.jpg


【同期阅读】

聚电解质又称高分子电解质(小分子电解质:例如,氯化钠,氯化钙等)。合成或天然水溶性高分子,其结构单元上含有能电离的基团,是固体电解质中的重要类别,具有较好的离子导电能力。聚电解质主要应用于靶向药物研发,油田勘探,水处理,各种电化学讨程,以及可用作食品、化妆品、药物和涂料的增稠剂、分散剂、絮凝剂、乳化剂、悬浮稳定剂、胶黏剂,皮革和纺织品的整理剂,土壤改良剂,油井钻探用泥浆稳定剂,纸张增强剂,织物抗静电剂。

 

大会规模

本次大会开闭幕式分别于21日上午与22日下午举办,21日下午和22上午设置两个平行分会场。由于疫情影响,国外专家安排在线报告,国内专家现场参会。其中参会代表超过100人,参与校企单位超过20所,共邀请主题报告5位,邀请报告8位,口头报告20余位。

21上午 Kazunori Kataoka 东京大学教授 (聚粒子复合物胶束囊泡在纳米医疗的应用)用聚电解质构筑胶束和微胶囊用于探测检测癌细胞。

21日上午 赵双良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纳米水凝胶粒子在细胞膜表面穿透的动力学化学效应:用大尺度介观计算机模拟)数学建模方法类似与上述水凝胶与模拟细胞壁的相互作用。

21日上午 Matthew Tirrell 芝加哥大学教授(聚电解质胶束的结构和性能)与Kazunori Kataoka教授报告类似。

 

邀请报告

21下午 杨曙光 东华大学教授 聚合物复合纤维,机械转换和驱动 聚合物复合纤维的动力学新研究

21下午 苗兵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聚合物系统中的相分离)聚合物自由能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

21下午 梁德海 北京大学教授(基于复合凝聚层的非平衡原始细胞)聚合物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21下午 李研 Cell出版社编辑 (如何在Cell出版社旗下物理刊物上发表文章)

21下午 张跃军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 阳离子聚季铵盐合成研究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实例

21下午 冯玉军 四川大学教授 疏水缔合对疏水改性聚电解质增稠能力的贡献)一种增稠聚电解质的合成,机理讨论和应用。

21下午 高宝玉 山东大学教授 新型造纸污泥絮凝剂处理染料废水的构效关系及絮凝机理研究)聚电解质在水处理的应用

21下午李潇潇 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副研究员 PAC/PMAPTAC复合絮凝剂的理化特性及絮凝性能)研制了一种高粘度的PMAPTAC复合絮凝剂

21下午 贾鑫 石河子大学教授 基于多酚化学的功能材料:从涂料到散装材料)研制了一种新的多酚化学功能材料

21下午 沈睦贤 Willy出版社编辑 (在Willy系列期刊上发表文章)

22上午徐益升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通过快速纳米沉淀制备用于药物递送的纳米颗粒)靶向药物研制

 

学生报告

21下午 陈婷婷 南京理工大学博士 (无机盐对P(DAC-AM)表观粘度的影响)

22上午 王永吉 南京理工大学博士 PMAPTAC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热稳定性研究)

 

大会闭幕式报告

22日1400-14:40 北海道大学龚剑萍教授 题目:动力学水凝胶

22日1440-15:20 柏林自由大学 Matthias Ballauff教授 题目:蛋白质和聚合物的相互作用。

 

 

 

 


责任编辑:蒋跃生
相关链接: 中华时报(app) 中华新闻通讯社 新世纪艺术 中华摄影报 中时网

Copyright © 2002-2017 中华时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5831号-4 记者查询  关于我们  手机版本 技术支持:海南布谷

快捷评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