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铁骨担道义,义薄云天写春秋

来源:中华时报    作者:廖泽平    发布时间:2021-06-09    

 (通讯员朱长进)供稿

蒋灶玉湖南省永州市人,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中宣盛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会员,广东省博雅书画院执行院长,永州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广州办事处主任。

蒋灶玉自幼勤奋好学,热爱书法,凭着自身的天赋和悟性与勤奋执着,逐步形成了钢筋铁骨般的书法神韵。2019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被授予践行大书法优秀工作者称号,在2021年“翰墨中华、兰亭杯”全国书画大赛中在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获得特等奖。

蒋灶玉出生于文化底蕴厚重、风景人文怡然,民族传统文化浓郁,艺术灵感丰富的永州小城, 在这片充满灵性的土地上,让蒋灶玉这个深爱着家乡的书法家茁壮成长,其自幼勤奋好学,热爱书法,凭着自身的天赋和悟性与勤奋执着,逐步形成了钢筋铁骨般的书法神韵。

作为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读书人,他打小就觉得汉字有无穷的魅力,在村镇里看到一些老人在办喜事写的对联;在学校中看到老师遒劲有力的硬笔字,使他下定决心长大后要成为能写一手好字书法高手。小时候有着明确追求他在家里的把一本发黄起毛的毛笔字贴反复临写,字帖自然成了他的第一任书法老师了。后又虚心拜师学艺坚持学习各种字体,他很专著认真,有闲就临,有地就画,从不懈怠。年少便体现出了在方面的天赋,多次暂获省、市、县书法比赛的大奖。从此,也更进一步坚定了他在书法之路走下去的决心。。他对书法兴趣也大增,每日临习不倦,这一发不可收拾,自此书法蒋灶玉一生都在“钢筋铁骨担道义,义薄云天写春秋”。

中国文人“三省吾身”的传统,使他在有进步后开始反思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觉得自己到了一个“高原期”必须突破。中国人那句“名师出高徒”的话是很有哲理的。于是,他决心遍访名师名家名贴,经过多年的研修学习,无论在书法理论和书法艺术上都有新的感悟和突破。

化蛹成蝶,蜕变成仙。书写本来是一门工具,可是一旦化成书法就能化蛹成蝶,飘逸飞天。蒋灶玉作品既有深厚的传统内涵,又有现代意识,格调清新典雅,同时又表现出浑厚、博大雄奇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对三湘大地和父老乡亲深厚的爱,并从中获得了艺术灵感,汲取了进步的力量,从而使自己的手艺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书法家们的每一幅书法都经历了千般磨砺,万种付出。书法技巧,惟气韵之高雅,当于书法之外。蒋灶玉的行书追求静美,美如婵娟扑蝶;草书追求简便、厚重和洒脱,似天马行空;隶书简便自然,力透纸背,神交古人。他的书法结体匀称、和谐;点画活泼、灵动;章法疏密有度,字体天成。从这恬淡从容、疏朗明净的笔墨中我们能看到蒋灶玉内心和情感,能看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不懈追求。

练书法,是蒋灶玉毕生的追求。他将用一生的精力,学习和研究书法艺术,为弘扬书法艺术事业贡献自己绵薄之力。他将沿着他的书法艺术之路,永远走下去,写出一个大写的人生。自练习书法那天起,他的人生就注定了奉献给翰墨,纸墨笔砚才是最后的伴侣,黑白两色才是人生的最爱。高山仰止,艺无止境,字如其人,人如其字,在追逐书法艺术之路上,蒋灶玉没有终点,只有开始,在做人上其热心有情,义气大气!对一个人的欣赏,玩玩始于颜值(抑或地位),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蒋灶玉为学为人,当为楷模,书法泰斗,文化湘军。


责任编辑:廖泽平
相关链接: 中华时报(app) 中华新闻通讯社 新世纪艺术 中华摄影报 中时网

Copyright © 2002-2017 中华时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5831号-4 记者查询  关于我们  手机版本 技术支持:海南布谷

快捷评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