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时报北京讯(记者 杨晓峰)2月5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在京组织召开金融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座谈会,与19家金融机构共商金融支农举措,推动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信集团、中投公司、中国人保集团、中华联合保险公司等8家金融机构负责人作交流发言。我们对8家金融机构负责人的发言进行摘编,以飨读者。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董事长钱文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坚持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业务发展的总抓手,围绕支持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等加大金融支持。2018年以来累计投放贷款5.61万亿元,余额6.14万亿元。下一步,农发行将坚持以服务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支农业务,重点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支持农业现代化、农业农村建设、乡村建设行动,在金融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好骨干和主力作用。
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张青松: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坚持面向“三农”战略定位,围绕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持续加大贷款投放和金融服务力度。截至2020年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4.29万亿元,比年初新增5420亿元,增速14.46%。下一步,农业银行将继续发挥国有大行综合服务优势,积极支持国家数字乡村建设,参与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县规划设计,推广农行版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参与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平台建设,加快提高金融服务输出能力。
国家开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周清玉:2020年,国家开发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有序发展,全力服务“六稳”“六保”。截至2020年12月末,全年发放境内人民币贷款2.85万亿元,通过降息减费等多种方式,直接向实体经济让利335亿元。下一步,国家开发银行将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与金融资金有效协同,用好农村土地政策,充分发挥专项基金引导作用,加大农业保险对“三农”发展的支持作用,充分发挥农业担保公司的增信作用。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王浩:中国建设银行始终把服务“三农”作为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截至2020年末,建行涉农贷款余额2万亿元,比年初新增2806亿元,增速近16%,年度利率水平比上年下降0.43个百分点。下一步,中国建设银行将以基础设施信贷投入为引擎,夯实“三农”服务基础,支持农村改革重点,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总裁王廷科:近年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始终坚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助推脱贫攻坚大局,立足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等功能,有力支持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2020年共推出农险产品3500多个,承保三大粮食作物4.3亿亩,生猪1.7亿头,森林11亿亩,为8607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2.4万亿元。下一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将更好地发挥保险机制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作用,保障好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创新特色农险,提升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斌:近年来,中华联合保险集团通过开展农业保险、涉农保险、助贷类保险等,累计为970万户次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保险金额达4758亿元的风险保障。截至2020年底,中华保险已在全国28个省份开发农险产品条款2456个,构建了成本、产量、收入、价格指数、天气指数等全品类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并在河北、山东等省份开展了养殖业“保处联动”模式创新。下一步,中华保险将进一步完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积极践行国企使命担当,探索创新农险工作举措,全力服务保障国家战略。
中信集团总经理奚国华:中信集团作为国有综合性企业集团,深刻认识到促进农业现代化,是践行国家战略,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履行国有企业责任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期间,中信集团在农业领域投资合计约78亿元。2020年末,中信银行涉农贷款余额约3,388亿元。下一步,中信集团将继续发挥产融结合的综合经营优势,进一步提高种质资源引进改良能力,持续推动实现育种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领先,建成国际一流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创制一批突破性新品种,继续加强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
中投公司副总经理:截至2020年底,中投公司受托管理的中国海外农业投资开发基金,已投资8个项目,总承诺投资金额7.81亿美元,投资进度53%,重点覆盖了粮食贸易、仓储物流、育种等农业产业链多个环节,在助力中国大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发挥“引进来”和“走出去”上起到了引领作用。下一步中投公司将充分发挥植根中国、遍布全球的跨境投资伙伴网络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提高农业基金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