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时报中文网北京8月12日讯(记者冯赣勇) 当艺术逐渐回到人们的视线时,这也意味着生活正在一点点地回转。艺术机构在众多纷乱之中,正在不断为这个当下注入更多思考。此次意大利画廊Funspace Art画廊在线上展厅展出中国艺术家黎旭的个展《不安之书》,由青年策展人胡凌远策展,并根据艺术家的绘画语言和个人哲学观选择了16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展览从2020年7月25日开始,将持续到8月31日。
布面油画《在那里》2012
艺术家黎旭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得油画专业博士学位。作为他在意大利举办的首个个展,以线上的形式呈现,赋予了整个展览在这个特殊时期截然不同的意义与特征。似乎是一种暗中的吻合,也是艺术家当时创作这批作品的状态,策展人胡凌远以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的代表作之一《不安之书》为名。她说,“不安和不确定是这本书的主要基调,这与艺术家当时经历的状态是比较贴近的。艺术家内心所经历的那种动荡与不安之感,皆来自于他内心对艺术与社会环境的那份敏锐感知。同时,面对目前的种种状况,让作品与当下形成呼应。回到现在,这与我们每个人正在经历不安之感又是类似的。”
布面油画《秋千2》2012
尽管这次展览展出的大部分作品尺幅较小,但艺术家独特的风格让画面所饱有的浓厚氛围感早已溢出画布之外。绘画风格之自由且无拘束,在粗旷笔触勾勒之下,人物形象显得简明又大胆。画中人物的悲伤且阴郁情感在轻薄的色彩与并置的色块之间得以体现。事实上,这批作品在创作之时,艺术家也正苦于寻求艺术突破与创作的状态。于他而言,那是一段西西弗斯式的困境。但这种困境在策展人胡凌远看来,又有了另一层深意,就如文中写到,画面里所看到的个体亦可化身为西西弗斯,也如立于这边广阔土地之上的人类,或是黎旭心中亦幻亦真的事物。他们在搬运属于自己的那块巨石,也在寻求超越本身获得真正存在的可能时,所传递出的那种悲凉、无力感。
布面油画《黄色灯光》2012
人体早已成为黎旭艺术作品里一个显著的符号特征。在这次展览访谈里,胡凌远也针对性地做出了提问。艺术家说,他是希望把人最本质的状态呈现出来,来剥离人自身所带的一些因素与特征,比如时代感、身份特征等。策展人胡凌远说这与艺术家受到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有关,他将自己的绘画与当代结合了起来,通过绘画来探讨人自身的存在性,状态和自我意识。艺术家沈烈毅则从另一个角度来进行解读,他说,“四五六七八维的作品被人层层团团围观时,有人就提出二维绘画的死亡问题。但绘画简单的手段和一个如尘的个体不借助于他人和机械等高科技就完成了自我的意识的呈现,并让观者得到启发的这种接近自然和原始的方式就是她不死的生命源泉。”显然,他以画面中“个体”所传达出的情感状态与特征来肯定了架上绘画存在的重要性。这恰是黎旭绘画中的人物力量和现实中个体的独特性。
布面油画《游戏》2007
艺术家黎旭对此次展览的呈现效果较为满意,认为这个展览带给了他新的创作灵感。而且他对艺术作品在线上展出的形式,完全是一种敞开式的态度。他说:“科技时代的进程任何人都挡不住,与其在未来选择不得不成为大势所趋的无奈接受者,还不如尽早介入一定会改变世界的事物,看看能不能为更广泛的艺术交流形式增加更多的可能性。”策展人胡凌远毕业于密西根州立大学,获得艺术与文化管理硕士学位。作为一位优秀的青年策展人,她参与过很多策展项目至今已合作过多位知名艺术家,如严力、曾三凯、唐志冈、嘎德,以及青年艺术家柯明等。
Funspace Art 画廊的线上虚拟展厅
展览期间,有不少人和艺术家说,展览的名字和当下社会的状态很契合。胡凌远认为,当你再回头看那些“受伤的”作品时,会觉得它们更像一个容器,融化、吸收了观者的悲伤与不安,最后还给他们的是对生活的平静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