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行瑞士登雪朗峰游卢塞恩(图)

来源:中华时报    作者:冯赣勇    发布时间:2020-01-11    

欧洲行的第三站是瑞士,这也是记者于13年后再次来到这个美丽的国家。2017.06.17法国时间7:45,记者随“走欧洲”团队结束了法国巴黎之旅,从巴黎驶上前往瑞士的高速公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抵达首座服务区小憩。途中景色依旧风光无限。来到服务区首次看到维修大风车的景象,于是将这一场景留在行程的记忆中。

前往瑞士的公路(摄影:冯赣勇)

当日瑞士时间18:00,团队经过十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来到瑞士因特拉肯(Interlaken),这个对记者来说即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说起熟悉,是13年前为了一展神女峰的芳容,记者曾两次从苏黎世乘火车来到这里。然而遗憾的是均因为下大雪未能如愿。说其陌生,是因为当13年再次来到这座小城,除了何维克街上的那片巨大草坪的荷黑马特(Hohematte)绿地还有点印象外,其它的景致已经感到很生疏了。

瑞士湖光山色(摄影:冯赣勇)

因特拉肯位于瑞士著名风景区少女峰的脚下,是各国观光者最爱去的景点之一。因特拉肯的名字起源于拉丁文,意为在布利恩茨湖(Brienzersee)与图恩湖(Thunersee)的两个湖泊之间。这里既能泛舟湖上观光,也能乘高空缆车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峰去一览少女峰天然奇观的风采。

湖畔公路(摄影:冯赣勇)

因特拉肯地方并不很大,市中心的何维克街(Hoheweg)是连结因特拉肯东站与西站、市区的最主要街道,这里人流如潮,游客永远要比当地居民多。街道的南侧是荷黑马特绿地,北侧有高级酒店、赌场。沿着这条大街直走20分钟,就能走到尽头。想要在此地参观一些重要景点,可以何维克街为主轴向外延伸,参观各个景点都相当方便。

何维克大街(摄影:冯赣勇)

如果说令人赏心悦目的当属何维克街南侧的这片名为荷黑马特的宽广绿地了,在这里可以清楚的远望美丽的少女峰身影,不论你何时从这片绿地擦身而过,都可以随时与少女峰的美丽相遇。这片草地为昔日修道院的庭园,现今则禁止兴建任何建物,以防止破坏这片美丽的景观。这儿整年气候温和,湖光山色,环境优美,最适合各种消闲的活动与运动。

观光马车(摄影:冯赣勇)

在草坪上,记者看到有乘滑翔伞的旅游项目,看来是近年来发展的旅游项目,只见游客乘伞从这里飞上天空,五颜六色的滑翔伞在空中飘荡,乘伞的游客可以从空中将因特拉肯的市容风光尽收眼底。除此之外,几辆观光马车也往返奔跑在何维克街上,显得这座不大的城市异常热闹而生机勃勃。

荷黑马特草地(摄影:冯赣勇)

金光哲导游介绍道:因特拉肯也是有名的维多利亚式度假胜地;远在维多利亚时代,她已是向往湖光山色的人士所倾心的一个城镇了。那氛围是十分古老而充满文化气息的,无论乘火车,汽车还是船艇,经过连绵不断的高山湖泊,游客会深感突兀地进入一片低地,因特拉肯便展现在面前。在城市的两边是汇积晶莹山水的布里恩茨湖与图恩湖,瑞士最壮丽的峰峦与冰川好像都受着这两湖之水的孕育滋养,得以在四周拔地而起。

因特拉肯娱乐场(摄影:冯赣勇)

何维克街上那片宽阔的荷黑马特绿色草地是早期修道院的庭园,在这片草地东方的因特拉肯旅馆,是此地历史最悠久的旅馆,旅馆的墙面上有诗人拜伦于1816年造访此地的纪念碑,旅馆旁的日本庭园则是与日本大津市结为姊妹市所兴建的。与何维克街略呈平行的亚拉河则是远离人潮,气氛相当幽静,沿河往西行有不少的古老建筑物,例如市场广场(Marktplatz)周围17世纪的市政厅以及14世纪的教堂,都值得前往一看。

郊外景色(摄影:冯赣勇)

2017.06.18上午,团队开始瑞士的观光。上午首先来到瑞士因特拉肯世界最老的皮拉图斯火车站乘单轨齿轮火车前往雪朗峰。火车车厢均为奔放悦目的红色。每个车厢乘八个人。火车慢慢启动开始上山。沿途放眼望去,视野中从低到高的田园与山峰景色层次分明,列车往前开,美景向后移,路边草坪上不时有一群藏羚羊悠闲地吃草,而远眺就是连绵起伏的雪山,异常壮美。

皮拉图斯火车站(摄影:冯赣勇)

从山下登山所乘的是世界上最陡峭的单轨齿轮列车了,有好几处都是46度和47度,最陡峭的悬崖处达到48度陡坡。全部是靠齿轮卡位在悬崖边慢慢前行的。爬山行进途中遇到从山上下来的会车,于是刚好在一处能容下并列两个车体的铁道轨处停下来,等山上的车下去后,然后上山的车再继续前行。有时还要穿越隧道,尽管如此,乘车的兴奋之情,抵消了坐在列车里坡度极陡的恐惧,因为列车的设计是阶梯形的,列车是倾斜的,但是座位时却是水平的。经过半个多小时车程抵达了雪朗峰。

窗外田园风光(摄影:冯赣勇)

雪朗峰(Schilthorn)是瑞士中部伯恩阿尔卑斯山中的一座山峰,海拔2970米。其周围有少女峰、铁力士峰等著名山峰,是观赏这些山峰的很好的观景点。雪朗峰因为拥有阿尔卑斯山最长的空中索道及险峻雪坡而著名,而游客们更是因为这里是007系列影片《女王的秘密使命》和《铁金刚勇破雪山堡》中詹姆斯.邦德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的拍摄外景地而慕名而来。

单轨火车(摄影:冯赣勇)

登上雪朗峰,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座名为(Piz Gloria)的360度旋转全景餐厅,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建在山顶的旋转餐厅,可容纳420名客人,007系列电影中的《铁金刚勇破雪山堡》曾在这里进行拍摄。

雪朗峰上留影

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在用餐的同时尽揽群峰美景,并且每转一段都会有一个图示清晰的铁牌告诉你在这个角度你所面对的都是哪几座山峰和它们的海拔。从勃朗峰到森蒂斯峰,查榭哈自然公园展示的是一幅美丽的全景画,从山顶到山麓丘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保护区,对每个热爱大自然的人都极具吸引力。

雪朗峰上酒店(摄影:冯赣勇)

穿过餐厅就是观景平台,还有两条通向山顶,一座看上去像雷达站的小高峰,还有一处与此高度差不多,平行的另一座小高峰。记者顺着山间栈道爬上了与雷达站隔空相望的这座峰,正在此处环顾四周,壮美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远眺是峰峦叠嶂的皑皑雪峰,俯瞰是碧蓝的湖水与广袤的田野、五颜六色的民居楼舍交相辉映,真是美得难以用语言来表述。

连绵起伏的雪山(摄影:冯赣勇)

从雪朗峰下山,团队没走回头路,改乘高山缆车下山。看上去从2132米的高空坐缆车下去有点恐惧,其实真正在缆车里倒是没有那么严重。缆车依然是红色方型的车厢,依然限定人数,下山途中还要经停一站后再继续前行,虽然车门打开了,但千万别下车,因为稍候就会关上重新启动。下山观赏俯瞰来往的缆车及山间景色的感觉依然十分惬意。经过40分钟的车程顺利抵达KRIENS 小镇,出了缆车站台后马迪亚的大巴车早已守候在车外。

乘缆车下山(摄影:冯赣勇)

下山后驱车不远就是卢塞恩,真没想到与因特拉肯这么近。记者已经是第三次光顾卢塞恩了。2004年2月间,记者曾两次从苏黎世乘火车到卢塞恩一游。卢塞恩,又译“琉森”是卢塞恩州的首府,位于瑞士中部,罗伊斯河出口与四州湖的汇合处,市区人口接近8万人。卢塞恩属于瑞士德语区,德语名为Luzern。

俯瞰山下风光(摄影:冯赣勇)

在多语言的瑞士,卢塞恩的意大利语和罗曼什语的asd拼写是Lucerna,法语和英语的拼写是Lucerne。号称是瑞士最美丽、最理想的旅游城市,也是最受瑞士人喜爱的瑞士度假地。卢塞恩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艺术家们在此得到了不尽的灵感。历史上,很多著名作家在此居住和写作。

俯瞰卢塞恩(摄影:冯赣勇)

卢塞恩的古城区小巧玲珑,主要景点都可步行到达。历史悠久的卢塞恩,中世纪的教堂、塔楼,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厅、邸宅以及百年老店、长街古巷,比比皆是。四森林州湖水,也就是现在俗称的“卢塞恩湖”,流入罗伊斯河,将市镇隔为新城和旧城两部分,湖光水色映照城中美景,悠游其间,亦真亦幻。

狮子纪念碑(摄影:冯赣勇)

这里最主要的有三个著名景点。首先是廊桥水塔(卡佩尔木桥和八角水塔),第二个景点是狮子纪念碑,第三个景点是奇妙的穆赛格城墙。旧城内Weggisgasse小巷里的Stadtkeller餐厅在4至10月的每晚有民俗歌舞表演,供应当地啤酒和瑞士特色菜。卢塞恩湖有号称瑞士最多的游湖线路和最大的内陆湖船队,包括5条古董蒸汽游船。坐游船从卢塞恩出发,可以轻易达到瑞吉山,亦是热门的滑雪及观光胜地。

卡佩尔木桥(摄影:冯赣勇)

于时间有限,只能观赏卡佩尔桥了,卡佩尔的德语意思为“小教堂”。因桥头不远有圣彼得教堂,因而得名“教堂桥”(卡佩尔桥)。桥两侧的栏板上常年装饰以红色鲜花,看似一座花廊,又称作花桥。

卡佩尔桥留影(摄影:王珏)

记者从花桥的这一头一直漫步而行到桥的那一头。金光哲导游介绍道:卡佩尔桥是卢塞恩的重要标志,始建于1333年,是卢塞恩的水上城墙。此桥是欧洲最古老的木制廊桥。桥长约为200米,但不是一座直桥,有两个小的转弯。

花桥一侧水塔(摄影:冯赣勇)

廊桥顶部每隔几米就有一幅彩画,共有110幅,开始绘制于17世纪,每幅画的内容多为卢塞恩的历史风貌和卢塞恩历史英雄人物的故事。桥身中间的折弯处建有一石头的八角型水塔,34米高。塔建在水中的礁石上。塔建于1300年前后,木桥是依附于水塔而建。水塔作为瞭望哨所,是城市防卫设施的一部分。另外,还曾是战时保存战利品及财物的仓库,有一段时间也用作监狱及行刑室。

湖畔游艇(摄影:冯赣勇)

现在的水塔是卢塞恩军械协会的会馆和古军械展示厅。水塔与花桥一个伫立,一个横卧,共同构成绝妙的水塔花桥(水塔廊桥)的美景。不幸的是,卡佩尔桥的大半在1993年8月17日为一场火灾所毁,水塔未未受损失。现存的卡卡尔桥是火灾后修复的。

双塔大教堂(摄影:冯赣勇)

记者一直以为,来卢塞恩除了花桥外,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那座位于湖畔的霍夫(Hofkirche)双塔大教堂了。该教堂也叫豪夫教堂,无论乘火车还是汽车,只要你来到卢塞恩,一眼就能看见它,两个高耸的尖塔,特别引人注目。它初建于735年,教堂建成时是罗马式建筑,建于古代信仰中心圣里奥狄加的遗址上,是瑞士卢塞恩市历史相当悠久的教堂。到了14世纪教堂改成了为双塔哥特式建筑,1645年的一次火灾之后,重建现今所呈现文艺复兴晚期的建筑风格。

湖上景色(摄影:冯赣勇)

欧洲行团队此行来卢塞恩,除了观光市容,最主要的行程之一就是卢塞恩湖泛舟游。卢塞恩三面山色葱茏、冈峦起伏;一面湖光粼粼、碧波千里。那湖水漫布在城区的东南方向,堤岸蜿蜒曲折,景色苍茫万象。虽被称作卢塞恩湖,但它的水域连及四个州的土地,所以卢塞恩湖这个名字对它更为恰当。

沿岸建筑景观(摄影:冯赣勇)

登上团队包乘的一艘游艇,离开码头向湖中驶去。船行湖中,望着岸上远去的五颜六色富有特点的欧式建筑群,近看碧波荡漾的湖水与点点白帆交相辉映,真是令人如痴如醉。然而既然泛舟游览卢塞恩湖,就不妨了解一段有关卢塞恩湖的历史。

湖光山色(摄影:冯赣勇)

卢塞恩湖是瑞士联邦的发祥地。这一带的人民曾为反抗侵略者的统治而浴血奋战。民族英雄威廉•退尔就出生在卢塞恩湖畔。那是在13世纪末,卢塞恩湖被哈布斯堡的奥利地人所统治;州长格斯勒为了建立他的绝对权威便把一顶帽子扣在一根竖着的竿子上,经过那里的人都必须向帽子敬礼,违抗者处死。

湖上的帆船(摄影:冯赣勇)

一天,退尔和他的儿子经过时没有理会那帽子,便立即被士兵抓了起来。格斯勒叫人把一个苹果放在退尔儿子的头上,命令退尔射苹果,一箭射不中苹果就要就地处决。被迫向亲生儿子头上射箭的退尔暗中多准备了一支箭,他打算:如果第一支箭射不中苹果,他就用另一支箭射死恶毒的格斯勒。格斯勒觉察到了退尔的意图,尽管退尔射中了苹果,格斯勒却不肯罢休,立即把他抓起来,亲自乘船押送退尔前往囚牢。途中遇到了暴风雨。当船靠近一块岩石时,退尔乘机跳到了石头上并一脚把船登离了石岸。船被暴风雨带到了别的地方。事后,格斯勒到处悬赏拿取退尔的头。退尔被逼得走投无路,终于有一天埋伏在格斯勒经过的路边山坡上,用利箭射死了这个施暴者。

湖畔风光(摄影:冯赣勇)

后来,退尔又带领人民一齐赶走了哈布斯堡的其他统治者并捣毁了敌人的巢穴,彻底推翻了侵略者的统治。但是,退尔的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他生为好汉,死亦是英雄:有一年发大水,山洪冲向他的家乡比格伦镇,一个孩子被卷入洪水之中,退尔毫不犹豫地冲到水流里救出了孩子,但由于气力耗尽,自己却被洪水永远吞噬了。

湖畔的小镇(摄影:冯赣勇)

退尔的英雄故事在人民中间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鼓舞着这个民族为独立自由而不懈斗争;外国的艺术家们也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不少文学艺术作品,如:德国剧作家席勒的最后一部剧作便是《威廉•退尔》,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创作了有关退尔的歌剧……以此来号召人们奋起反抗外国侵略和打倒专制暴君。

湖上留影(摄影:冯赣勇)

结束了卢塞恩的观光,“走欧洲”团队的瑞士之旅也圆满落下了帷幕,瑞士时间15:30,团队的大巴车从这里启程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意大利米兰。(图文:冯赣勇)



责任编辑:米娅
相关链接: 中华时报(app) 中华新闻通讯社 新世纪艺术 中华摄影报 中时网

Copyright © 2002-2017 中华时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5831号-4 记者查询  关于我们  手机版本 技术支持:海南布谷

快捷评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