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县人大常委会机关整体联动助推脱贫攻坚记
2016年以来,为响应中央号召,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围绕精准扶贫、脱贫攻坚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剑河县人大常委会机关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以背水一战、决战决胜的坚定决心,以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顽强斗志,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职权,有力推动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为剑河与全省、全州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高度重视 形成合力
党中央发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进军号角后,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起来,认真学习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有关政策,迅速落实省委、州委、县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在全县人大系统很快形成了整体联动、齐抓共推的强大合力。
思想认识上形成合力。县人大常委会机关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抓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在思想上做好准备、在认识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形成合力,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中央、省委、州委、县委关于实施扶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通过文件、会议、讲座等多种形式,向机关各委室、乡镇人大主席团、各级人大代表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和相关法规,并通过县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宣传橱窗、县内外其他宣传媒体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做法和成效的宣传,通过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全县人大系统为脱贫攻坚而想、为脱贫攻坚而谋、为脱贫攻坚而为,不分心、不走神、不闪火,始终站在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
工作部署上形成合力。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人大工作,自觉服从全县发展大局,按照县委的决策部署,立足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措施和工作的落实,深度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认真“选题”,用心“出题”,周密制定年度工作要点,有针对性地确定监督工作计划,做到了决策之前有调研、安排部署有重点、监督工作有目标、时序推进有效果。同时,在各级人大代表中深入开展“扶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从而使人大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决策围绕脱贫定、制度围绕脱贫立、工作围绕脱贫干、监督围绕脱贫抓,并将脱贫攻坚推进情况和工作成效定期在人大常委会上进行通报,定期听取县人民政府关于抓脱贫攻坚工作的情况汇报,总结成绩,查找不足,部署阶段性工作,切实做到了有安排、有落实、有总结、有效果。
组织领导上形成合力。为抓好人大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县人大常委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组建了以常委会正、副主任为正、副组长,各委室主任和相关人员为成员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还明确了常委会领导联乡包片责任制,做到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个个头上有指标”;同时,县人大常委会还指导各乡镇人大主席凝心聚力、勇挑重担,主动参与脱贫攻坚,将各乡镇人大主席作为乡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重要成员,确保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有足够的领导精力和干部保障,形成了齐心扶贫、奋力攻坚的良好格局。
依法履职 强化监督
县人大常委会立足增强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对脱贫攻坚的执行力、推动力和落实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履职、强化监督、推动落实,确保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
强化对扶贫政策法规贯彻情况的监督。常委会针对部分扶贫项目实施效果不理想,群众增收致富成效不明显的问题,通过听取审议扶贫项目申报实施、扶贫生态移民、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等工作报告,对县扶贫办、县农业局开展工作评议,提出加强扶贫政策宣传,强化扶贫项目精细化管理,增强项目实效等意见建议,为县委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了参考。同时,配合省、州人大对对政府贯彻执行《贵州省扶贫开发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情况开展了监督检查,让整个脱贫攻坚工作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为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强化对重大扶贫项目建设的监督。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的发展理念,积极思考,深度谋划,把民生监督作为人大监督的着力点,把推动重大扶贫项目建设、促进民生改善作为我县脱贫“摘帽”的重要抓手,持续用力,不断问效,加快我县脱贫奔康步伐。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代表视察调研、专题询问等各种法定监督手段,先后对事关全县脱贫奔康的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安全饮水、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等重点民生项目进行跟踪监督,专门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情况报告,提出审议意见,对指导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带头督办重点扶贫工程项目,使城东、西生态移民搬迁移民安置房、仰阿莎温泉小镇建设等一大批扶贫工程项目顺利实施、落地落实,推进了脱贫攻坚,赢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
强化对脱贫攻坚推动落实的监督。脱贫攻坚,关键在人。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加强对“一府两院”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注重对人大任命干部的任后履职监督,把他们抓脱贫攻坚的态度、能力和成效作为监督的重点,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干部是执行政策、落实任务的关键因素,通过开展工作评议、民主测评、现场询问等方式,对政府各单位、各部门“一把手”抓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情况,实行“拷问”,分清优劣。进一步增强“有为才有位”的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放在扶贫部门的领导岗位上,把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履职情况作为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增强干部推进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务实担当 示范带动
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服务大局,积极组织和动员各级人大代表踊跃投身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带领干、带头干、带动干,为全县脱贫攻坚起到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常委会领导示范引领抓片。面对全县严峻的扶贫形势和脱贫任务,县人大常委会主动向县委请缨,靠前指挥,督战一方,积极投身于全县重大工程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在城东城西征地拆迁和生态移民搬迁、仰阿莎温泉小镇建设等项目建设中,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积极当好县委参谋助手,及时参与处理一些重大疑难问题,推动了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常委会主任陈通权带头帮扶联系太拥镇,脱贫包干太拥镇九仪、展模、阳白、白道、南良等6个村,积极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认真督促人大机关扎实开展帮扶活动,积极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为决胜决战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人大机关挂联帮扶建点。太拥镇九仪村是县人大机关的挂联点,为抓好该村的帮扶工作;选派一名年富力强的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与单位工作完全脱钩,蹲点在村帮扶;明确机关干部与25户贫困户结“穷亲”,实行“1+1”结对帮扶。机关还对第一书记、结对帮扶干部到村开展帮扶的时间要求、工作任务、完成目标等均作了具体规定。实行严格的考勤、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升降去留、评先选优、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在县人大机关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协调安排3个项目13.1万元用于帮扶村经济发展;协调湖南商会帮扶73头猪仔,预计每户增收5000元以上;从办公经费列入3600元用于贫困村计生工作;协调9万元修建红军亭;协调6万元建设老年活动中心;协调2.5万修建风雨长廊;为贫困户送去慰问金6000元;向55户群众发放大米1650斤、过冬大衣55件、棉被55床约合2万元。常委会机关领导到村指导32人次共解决困难问题7个;协调月意公司提供就业岗位6个,人均月增收2000元。
人大代表争做表率带面。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广泛联系群众的优势,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共念“脱贫经”,同打“攻坚牌”,协力打赢全县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代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认真听取和收集群众意见建议,通过调研报告、代表建议等多种方式,向党委政府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人大代表经常深入帮扶对象户与他们拉家常,问问题,话帮扶,谈发展,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做好帮扶工作,誓言不脱贫不脱钩,与贫困群众建立“脱贫桥”。同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专业特长,积极为贫困户送技术、指路子,力所能及地帮扶贫困群体脱贫致富,当好引领群众致富的引领者。省、州人大代表、常委会主任陈通权同志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为全县精准脱贫操心操劳,埋头苦干,还利用自己的工资扶贫济困;驻村干部姜通叁舍家为公,放弃县城的安逸生活,扎根九仪村为群众找发展资金、找发展路子,带领贫困户致富奔小康……像上述这样的先进典型举不胜举。正是因为他们的示范带动,才使剑河的脱贫攻坚如火如荼,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