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模式”助推社区矫正规范管理

来源:中华时报    作者:欧阳弘    发布时间:2016-11-17    

  --剑河县司法局创新社区矫正精准管理模式

 

近年来,剑河县司法局不断优化社区矫正精准管理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区矫正监督管理新思路,创新实施社区矫正“精准矫正”监管工作模式,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经济效果和法制效果。

风险评估精准研判

社区矫正由司法行政机关执行是我国刑事司法的重大改革。在社区矫正执法交接过渡进程中,涉及相应的工作程序、管理机制、政策法规等尚未健全完善,各项工作管理模式尚在探索和完善之中。社区矫正风险评估是社区矫正工作的起始性工作,规范建立全县统一的社区矫正工作评估研判机制,对强化社区矫正工作管理,规范社区矫正执法有着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剑河县司法局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在充分总结原有工作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社区矫正的基层工作基础,提出立足实际改善社区矫正环境,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的改革思路。从源头上规范审前委托风险评估,全面规范社区矫正准入渠道,通过建立统一的评估体系、评估标准、评估流程、评估研判等工作标准,全面规范全县社区矫正风险评估工作。通过建立由县社区矫正局牵头,基层股、纪检组、乡镇司法所等人员组成社区矫正风险评估小组,实行实地现场调查走访、风险评估小组提出建议意见,局班子会议集体研究决定的工作流程,全面规范社区矫正委托评估审批的法规程序,对社区矫正工作风险进行集中研判,提高社区矫正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序精准运行。

矫正管理精准实施

社区矫正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家庭、社会、经济、法治及人性化等方面的自主和和谐。剑河县司法局在社区矫正执法实践中,全面总结前期社区矫正工作的经验教训,在法律规章和现实生活的夹缝中寻求矫正的出路和弥补法规的短板。在《刑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基础上,建立健全《剑河县社区矫正人员接收制度》、《社区矫正学习教育制度》、《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制度》、《社区矫正工作走访制度》、《社区矫正GPS定位监管制度》、《社区矫正警告处罚制度》、《社区服刑人员考核制度》、《社区矫正解除制度》、《社区矫正档案管理制度》、《社区矫正执法检查整改制度》、《社区矫正审前评估调查制度》等工作制度,从委托评估、接收入矫、矫正监管、解除矫正、档案管理、执法检查等各个关键环节进行了规范化的框定,为全县实施社区矫正的工作流程提供了较为规范的法规遵循。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方案、执行禁令、公益劳动、监管处罚等进行量体裁衣和精准管理,做到可行、可靠、可管、可信、可控,从而使全县社区矫正工作进入规范化和精准化的管理模式。

异地矫正精准监管

在社区矫正执法实践中,针对交通肇事等过失犯罪人员因罪赔偿负债较大,存在影响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隐患的情况,引导社区矫正人员正确面对社区矫正监管,妥善处理社区矫正监管和债务偿还的矛盾,鼓励社区矫正人员充分挖掘社会就业资源,积极参与社会劳动改造,重新洗心革面,增加经济收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在条件成熟和措施可行的情况下,实行“定点务工、定级评估、定人担保、定责矫正、定位监管、定期走访”异地矫正监管制度。有效掌控社区矫正人员在规定地点落实规定监管动作,重塑法律法规意识,修复社会法律关系,改善社会对抗心理,重新恢复社会自信。从2014年试行社区矫正异地矫正监管探索以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太拥镇阳百村社区矫正人员曾昌龙实行“六定模式”异地矫正以后,能够自觉遵守相关法规规定,自觉按时回到太拥司法所参加法律学习和公益劳动。在参加公益劳动期间,还主动帮助村里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完成道路硬化任务。到2016年7月,曾昌龙按期解除矫正时,已经全部还清起房子时欠下的5万多元债务和滥伐林木犯罪时被处的7多万元罚金,同时还保住了家人的和谐和家庭稳定。由于他诚心投入改造,重新修复了身边人群的信任关系,成为带领一支人员在锦屏县一带长期打工拼博的工程小老板,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经济效果和法治效果。

阳光创业精准示范

社区矫正人员犯罪的原因不同,实施社区矫正的手段和监管措施也就因人因事而异。在矫正执法实践过程中,剑河县司法局根据部分社区矫正人员犯罪主观不强,社会负面影响不大的实际,对相关人员的特殊情况进行特殊管理,帮助他们落实创业资金,改善置业条件,使他们重树生活信心,恢复人生自信。通过对比选择,2014年起在太拥镇昂英村原社区矫正人员杨殿辉家扶持建立社区矫正创业示范基地。通过联合太拥镇人民政府支持,帮助杨殿辉协调资金30000多元,建立有20余亩稻田养鱼和农家乐饭店的多功能示范基地,每年销售稻花鱼2000余斤,加上管理经营农家乐饮食饭店,极大地方便来自各地的游客,年收入达到7万多元,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老板。创业示范基地带动该村群众发展稻田养鱼项目300多亩,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剑河县的重点扶贫开发项目。省司法厅厅长吴跃、州司法局局长李本山等领导慕名前往调查研究,对该示范基地取得的经济效果和示范效应大加赞赏,精准示范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都十分明显。

数据信息精准管控

剑河县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充分抓住县综治办实施大数据.云治理“掌上剑河”工程的机遇,对社区矫正监管系统建设进行升级改造。积极跟进社会管理创新项目信息化建设,主动对接管理云系统完善工程。县综治办把司法局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项目列为全县“大数据.云管理”的第一期建设示范单位。在全县13个乡镇、街道办司法所开通工作端口,在社区矫正局、司法局分管局长和局长监管平台开通监管端口。系统内实行“封闭式运行,开放式监管”工作模式。建立有“接收入矫”、“矫正管理”、“公益劳动”、“GPS定位监管”、“学法记录”、“执法监督”、“风险评估”、“监督警告”、“调查走访”、“解除矫正”、“社区评价”等栏目。由各司法所工作人员每月按时开展工作,并按照分类及时完成信息录入,实行工作动态信息化管理。县社区矫正局每天登录信息平台,对相关工作流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工作不及时、不对称、不更新的,作出整改通知和督查评价,限期进行整改完善,不断提高社区矫正信息化远程监管的质量。该平台同时与公安、检察、综治系统链接,全程接受公安、检察和综治系统的工作监督,实现最大化资源共享。截至2016年6月30日止,全县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平台已经基本建成,成功链接相关工作部门的监管联动,基本实现社区矫正信息化、规范化、精准化管理。

精准矫正”创新效果评价

    剑河县司法局实施社区矫正精准矫正工作开展以来,立足于工作实际,结合政策法规,破解社区矫正监管瓶颈,充分利用可用资源和有利资源,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系统化、数据化、规范化管理,工作平台、监管平台初步建立健全,社会效果、法治效果和管理效果十分明显。基本实现了精准识别、精准预判、精准矫正和精准监管的管控目标。2016年间,全县99名在册社区矫正人员中没有发生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的情况。在当今“大数据.云治理”的现代管理背景下,社区矫正精准矫正是一项十分有益、高效的社会管理探索,值得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逐步加以完善、提升和规范,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向规范化、法制化、信息化转轨,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序开展。


责任编辑:王璨
相关链接: 中华时报(app) 中华新闻通讯社 新世纪艺术 中华摄影报 中时网

Copyright © 2002-2017 中华时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5831号-4 记者查询  关于我们  手机版本 技术支持:海南布谷

快捷评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