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时报/中华新闻通讯社讯 记者:方兵生、吴国庆】11月7日下午,浮梁县瑶里镇南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操先明同志在全省农村“党建+”工作总结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他是景德镇市唯一发言代表,也是全省两个村党支部书记发言代表之一,取得了良好反响。
瑶里镇是一个千年古镇,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14块国家级品牌,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南泊村位于瑶里镇西南部,村域总面积9.3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有1027人,党员29人。

“党建+”,加什么?这是摆在村支部班子面前的首要问题。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为只有立足村情实际,“党建+”才能加的准。该村的优势在哪里?那就是紧靠4A级景区的区位优势。进入景区,先看到的是南泊村,给人以第一印象。所以,该村从农村生态建设入手,重点开展“党建+农村生态建设”,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今年6月,村党支部还被评为“全省优秀基层党组织”。该村分三步走,推行“党建+农村生态建设”工作,先让农村敞亮起来,再让村民团结起来,最后让全村富裕起来。
第一步:开展村容村貌整治 让农村敞亮起来
该村党支部通过群众说事,征求群众意见,采取“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决定,全村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设计,新房建设、旧房改造全部实行徽派建筑形式,以策应瑶里风景旅游区建设。刚开始时,难度很大,一些群众不理解,要拆掉他们的猪栏、牛栏、厕所等,他们说,这些猪、牛关哪里去?是关你家里吗?后来,该村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拆,党员干部带头包户做工作。天天晚上开会,到群众家做工作,用了半个月时间拆掉了几十个猪栏、牛栏、厕所、余屋等。

村党支部还积极争取上级建设资金800余万元,通过“一事一议”村民自建自筹,对景瑶公路沿线的100多户房屋进行了平改坡,外墙刮白等提升改造,统一改建为徽派建筑风格。
第二步:建立便民服务体系 让村民团结起来
南泊村党支部设立便民服务大厅,采取坐班制,公布值班电话,每月为村民办理服务事项90余件。村小组设立便民代办点,收集百姓需代办、咨询和诉求的事项,及时报给村值班干部,帮助解决。

积极开展“群众说事”活动,每周选择一天为村民“说事日”,由镇驻村干部和村党员干部与群众进行面对面“说事”,每年受理各类民情民意问题约120件,解决率都达到90%以上。大到村集体发展思路、村组水泥路建设,小到邻里纠纷、垃圾处理等“鸡毛蒜皮”问题的解决,使得群众心声件件有回声,意见事事有回复,真正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第三步:打造农村生态旅游 让全村富裕起来
南泊村党支部建立创业帮扶基金,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12家。引导村民打好生态旅游牌,发展生态种植。
通过“一事一议”进行土地流转500亩,村集体承包,党员群众参股,发展了荷花园247亩,葵花园300亩,仅这两个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的实施,就直接为群众带来田租每亩收入500元,吸纳群众就业100余人。创建各类党员创业先锋岗18个,9名党员成为具体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全村落实各类经济作物1000多亩。

下一步,该村将以全省农村“党建+”工作总结推进会为动力,持续用力推进“党建+农村生态建设”。保护好生态环境。发挥卫生监督员队伍作用,实行统一定点垃圾填埋、焚烧,建立起整洁干净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好生态家园。严格村建规划,统一徽派建筑风格,多方筹集资金做好村组道路建设、自来水、路灯等日常维护工作,不断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发展好生态产业。采取“支部+特色产业+合作社+农户”、“党员+特色产业+农户”等模式,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示范区,努力打造秀美、和谐、实力南泊!
会员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