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时报讯】(中国网记者林虎、邓文宗报道)保护海洋 修复生态 文昌市海洋与渔业局科技帮扶活动11月4日上午在龙楼石头公园拉开序幕。乘着长征五号火箭发射的东风,来自海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和海洋渔业局及定大养殖场、华隆集团亿隆公司和社会各界海洋保护志愿者100多人参加了2016年生物增殖放流活动。



文昌市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长达278.5公里,管辖海域面积245.5平方公里,拥有335个岛礁,盛产马鲛鱼、带鱼、金钱鱼、斑结对虾和石斑鱼等优质海产品,海洋捕捞年产量3万多吨。但是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捕捞强度不断加大,非法捕捞对海洋破坏性越来越大,优质鱼类资源不断下降。文昌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海洋保护与生态修复,把生物增殖放流作为科技扶贫的重要手段,市政府投入九十多万元购买了8万尾石斑鱼苗,314万尾斑节对虾和60万尾锯缘青蟹苗用于修复海洋生物资源,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可直接为渔民增加收入3000多万元。市政府副市长李小山莅临现场参与放流活动。



李小山说,加强海洋渔业资源养护,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具体行动,文昌市连续多年的放流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渔民增收,保护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实现了渔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市开展渔业科技帮扶活动的实际行动,下图为文昌市2016年放流增殖启动仪式。

在文昌八门湾霞场放流现场,来自国家“红办”的北京红江山旅游文化产业代表符志强先生在和文昌定大养殖场梁总对话时说,孔子倡导天人合一的儒家文化,今天我们人类和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海洋是海南赖以生存发展的宝库,我们要倍加保护海洋,从我做起。

文昌养殖与捕捞工程指导专家欧阳隆说,每年的增殖放流活动我们将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社会各界环保人士积极参与,尤其是团结更多的海洋环保志愿者共同营造海洋保护与生态的良好氛围,建立政府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下图为文昌澳门商会副会长陈力、嘉嘉美食城陈祝香、中国海南新闻网林虎等海洋环保志愿者参加放流活动场景。

八门湾放流现场,记者看到,无论是海洋渔业局的工作人员还是闻讯赶来的渔民或者是文昌海洋环保协会的志愿者,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把一桶桶的“虾兵蟹将”传送到渔船上,还有急性子的一点的直接把虾苗倾倒进湾流中去了,文昌海洋与渔业局的陈伟副局长告诉记者,按照农业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及《关于下达2016年度渔业资源保护任务的通知》,我市增殖放流遵循“维护生态、公开公平公正、效果体现”的三大原则,切实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幼鱼成长期间的违规捕捞活动,确保增殖放流达到预期效果。图为陈伟和工作人员一道参加现场放流。

会员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