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青春不悔”在现实中,我会常听到这样的铿锵有力的话语,然后此话并非嘴上讲讲而已,它含有深刻的意义。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之年,农村的贫困一直是我们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绊脚石。让农村脱贫我们之中的一类人员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村官。
毛主席曾经说过: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完美的响应了毛主席的话。时代发展离不开农村,农村发展离不开知识分子,而农村青年少,文化层次偏低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正好弥补了此项空缺。农村脱贫工作任务艰巨,并非一人之力便可完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大学生村官应做到一下几点。
一是戒掉“书生气”,增加“乡土气”。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都是刚走出大学校门“学生”,受过高等教育,踌躇满志,意气风发,难免有“天之骄子”的想法,但在基层工作,理想与现实难免有差距,都是一些具体的事、一些琐碎的事、一些繁杂的事、一些细小的事,这些事很平淡,很单调,不需要长篇大论的论文,不需要超越时代的创新,而是需要脚踏实地了解农村、深入百姓、与他们打成一片,才能真正掌握他们的困境,对症下药,用自己的知识文化,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二是端正心态,做群众的“知心大姐”。农村工作环境艰苦,很少有人监督,自觉性不高的同志就可能敷衍了事、投机取巧、得过且过,对自己不负责,对组织部负责,对农村的群众不负责。大学生村官应当主动适应环境,在农村百姓中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群众致富帮扶员、村情民意收集员、文明新风倡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村级事务管理员。在日常交往中增进群众感情、在基层实践中增长自身本领、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用实际行动赢得老百姓的认可。
三是继续学习,做农村脱贫的“方向标”。部分同志入岗后便顾此失彼,虽专心工作,但忘了给自己“充电”,导致遇到雨鞋农村问题束手无策,自身与新时代需求逐步脱轨,带领群众脱贫举步维艰。大学生村官应当边干边学,在工作中学习经验,将知识用于实践。如向村干部学习处理邻里纠纷、复杂关系的方法,向村民学习厚道朴实、踏实肯干的优秀品质,将自身掌握的文化知识帮助群众,填充他们的知识空白,帮助他们做大做强自身的产业。
让我们铭记“不忘初心,扎根基层”,在基层倾听群众的声音、解决群众的困难,真正做到无愧于岗位、无愧于良心。
会员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