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专题之:“纸面党员”不如“言行党员”

来源:中华时报    作者:田中玉    发布时间:2016-09-18    

   常言道:说得好不如做的好。“两学一做”不仅在于纸面,更在于身体力行。今年2月,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两学一做”的学习通知以来,中央、地方将这项工作做得如火如荼、“炉火纯青”。

    然而,历史决定了中国的政治工作大多在纸面。清帝康熙下江南,从来查不到官员“账面”问题,但是只要微服私访,“藏污纳垢”处无所遁形。民国国民党统治时期同样如此,上峰听各地汇报,看各地总结,得出“国泰民安、海清河晏、人寿年丰”的结论。然事实却是“脓疮暗疾、饥寒交迫、水深火热”。只有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体察民情,为民伸冤,普照大地,所以才有“为人民服务”的建党宗旨。

    时间易逝,沧海桑田。中国共产党执政快满一百年,在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品德方面,无须多言,已是翘楚。但是在“良莠不齐”上,也“颇有建树”。在落实“两学一做”上,文字宣传必然是“炉火纯青”、手到擒来,但在具体实际操作时,却是有待加强、“以观后效”。

    在个别基层,“两学一做”仅仅是抄抄党规、背背党章、听听讲话,但是党员言行上却是始终如一、“不改初衷”。有民谚:看病四诊法,望、闻、问、切。而对于“两学一做”而言,就是看党员“成色”,听党员“记录”,问党员“言行”,切党员“民声”。个别地方,党员已经做好了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跟党的脚步,已经做好了学习“两学一做”笔录、笔记,尚未做好通过学习改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党员,尚未做好以身作则,以自身为表率,带领当地群众做一名合格“党员”。前两步的“纸面文章”,不仅易做,而且时效短、见效快;后两步的“身体力行”,却是难做,而且耗时久、见效慢。“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变一个人的习惯,非一朝一夕,需要日日“厉兵秣马”、夜夜“枕戈待旦”,长此以往,才能改变一个人的习惯、作风。

    对“两学一做”工作的具体落实,应该成立巡视组,长时间不间断的“微服私访”,通过“民声”佐证学习情况,以做到“真落实,落真实”。

    暗访巡视,体察民情,“两学一做”,明辨虚实。为政得力,可拔兮;为祸乡里,可除兮。纸面合格,并非合格,言行合格,可堪任用。“两学一做”,长长久久,终究如何,且看“微服私访”。


责任编辑:中华时报
相关链接: 中华时报(app) 中华新闻通讯社 新世纪艺术 中华摄影报 中时网

Copyright © 2002-2017 中华时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5831号-4 记者查询  关于我们  手机版本 技术支持:海南布谷

快捷评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