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促发展 新村新画卷

来源:中华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9-08    

——乔甸镇新庄村党支部以“农旅文”融合助推脱贫攻坚案例

 

    乔甸镇海稍新庄村位于海稍水库东岸,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全村共有57户242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户20人,全村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粮烟种植、经济林果、畜牧养殖及经营海稍鱼店等,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00元。海稍新庄村以农为景,以旅游为媒介,以文化创意为动力,依托海稍鱼的“名气”、 依山傍水的“灵气”、传承红色文化的“正气”、民风淳朴民族团结的“和气”,坚持“旅游搭台、文化唱戏、农业增收”思路,充分发挥当地集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及海稍鱼文化为一体的优势,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与红色旅游示范村,走出了一条“以文促旅、以旅兴农、农旅文融合”的发展新路,助推了村民脱贫致富。

    一、主要做法

    (一)释放“鱼”的优势。因产地而称著的特味海稍鱼,现已成为宾川的一道名菜,成为一道特色饮食文化的亮丽景观,已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感,走出了县门、州门、省门。新庄村在“农旅文”融合发展中充分释放“鱼”的优势,弘扬提升这一独有的饮食文化资源内涵,以“鱼”架桥,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加快了“农旅文”融合发展步伐。

    (二)突出“景”的特色。通过资源整合、产品创新、产业集聚等方式,目前已建成千米葡萄长廊,种植油橄榄、滇橄榄1000亩,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景观农业发展。

    (三)做足“旅”的文章。完成了新庄地形图的测绘,邀请专业机构量身定制了《宾川县乔甸镇海稍村旅游总体规划及部分区域详细策划》。同时,围绕《规划》争取项目投资,并积极整合扶贫、新农村、移民后扶、活动室建设、点亮乡村等项目资金,着力将海稍新庄村打造为现代农业、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产业融合示范村。

    (四)形成“文”的集成。新庄村具有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及海稍鱼文化为一体的文化优势:位于老海稍与新庄村交界处的海稍石棺墓群、建成了全州首个自然村“红军长征纪念馆”和展示农耕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为一体的全省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村民自建的农民博物馆。

    (五)发挥“企”的作用。采取“支部+企业+村民”合作模式成立了宾川县红色海稍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公司,集企业股份、新庄村集体股份和村民股份为一体,以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带动全村农户脱贫致富为宗旨,计划按照《宾川县乔甸镇海稍村旅游总体规划及部分区域详细策划》在海稍新庄村建设一环五片区,与《规划》集绿化山地兼顾群众增收、水上开发兼顾湿地保护、示范带动兼顾葡萄观光、展馆效应兼顾农家发展的思路形成统一。

    二、主要成效

    (一)农村经济有了新发展。2016年4月21日纪念馆开馆以来,开展以参观“两馆”、重走长征路、水果采摘、吃农家饭、住农家小院、民族团结大联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共接待各地游客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万余元。新庄“农旅文”融合发展不仅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还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便务工的机会,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二)农村面貌有了新变化。乔甸镇积极争取项目、整合资金,为消除新庄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后患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贫困户实施千户新建2户,插花安置2户,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无住房、住危房的问题;贫困户参与公司运作有工资收入,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享受葡萄种植、小季间套、葡萄示范园等产业扶持补助、产业扶持金融贷款政策以及乡村旅游项目分红,实现贫困户能脱贫、可致富的目标。“农旅文”融合发展,让新庄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三)农村发展有了新活力。新庄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村民自建的农民博物馆和红军长征纪念馆,真正意义上把原有的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海稍鱼文化等渗透到农业观光与红色旅游中,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而且还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品质。家家户户有股份的“支部+企业+村民”的创新合作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村民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四)村庄形象有了新提升。结合“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思路,把握“两学一做”的教育活动和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机遇,乔甸镇按照《规划》逐步打造国家AAAA旅游景区,以红色教育为切入点发展景观农业、旅游业,有效地吸引了游客、提升了地方知名度。“农旅文”融合发展,弘扬了长征精神、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顽强创业的精神,加强了群众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目前,热情好客、纪律严明、帐务公开的“红军村”形象,得到广大群众和游客的认可,树立了良好的村庄形象。


相关链接:


责任编辑:中华时报
相关链接: 中华时报(app) 中华新闻通讯社 新世纪艺术 中华摄影报 中时网

Copyright © 2002-2017 中华时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5831号-4 记者查询  关于我们  手机版本 技术支持:海南布谷

快捷评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