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红色引擎 助推产业发展农民致富

来源:中华时报    作者:奚爱升 沈洪斌    发布时间:2016-09-08    

——宾川县华侨庄园党支部引领产业发展和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宾川县华侨庄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是集鲜食葡萄种植、科研、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现有员工56人。公司党支部成立于2015年7月,现共有党员5名,致公党党员1名,党支部以服务企业、服务员工、服务党员为着力点,以新型社会化服务推广为依托,以品牌打造和品质提升为根本,以创新农业标准化栽培技术为突破口,使党的基层基础工作真正做到了企业需要、员工欢迎、党员拥护、组织满意。

  “三大保障”增强党组织战斗力。一是抓组织保障。按照“守信念、讲奉献、重品行,懂经营、会管理、善协调,热爱党务工作和熟悉群众工作”的标准,选配了公司总经理担任党支部书记,实现了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相互介入、和谐互动。二是抓制度保障。建立大事共商制度,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将党建工作与公司发展管理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营造了抓党建、争一流、促发展的浓厚氛围。三是抓经费保障。在县财政给予非公企业党支部每年1000元工作经费和党支部书记每月100元岗位补贴的基础上,公司还给予党支部每年2万元的党建经费,按“六有”标准规范建设支部活动室,实现了非公企业党组织有人干事、有场所议事、有钱办事。

  “三项服务”增强党组织影响力。一是服务员工党员。大力推进党员公开承诺、党员示范岗、师徒结对制度,开展种植技能大比拼、岗位大练兵等活动。成立党员技术攻关小组,进行葡萄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试验,成功探索出了葡萄无土栽培技术,比传统种植模式提前2个月上市。同时,将葡萄无土栽培技术和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相接合,成功实验出葡萄一年三熟种植技术,为公司实现每年亩产40余万元的产值。二是服务企业发展。依托公司与上海交大合作的校企合作技术优势,引进根域限制栽培技术,党支部积极邀请技术专家、本地专家深入公司基地指导,组织党员员工开展新技术应用实验种植,研究制定了《宾川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术标准》《葡提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实现“产学研、农科教”无缝结合。全面推广葡萄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技术,推广带动实验示范样板20000余亩。运用农光互补、循环经济理念,打造光伏农业、物联网农业,建成光伏玻璃温室2960平方米,每年可发电近30万度。三是服务宾川发展。党支部以创建宾川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为契机,引导公司牢固树立科技创新的理念,与云南省绿色发展研究会合作,成立“云南省农技协葡萄栽培新技术培训示范推广技术交流中心”,积极推广特色产业栽培新技术。与云南开放大学合作,建设农民学历教育提升服务中心,启动实施了“千万计划”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培养1000名农民大学生和10000名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已为全县葡萄种植农民开展技术培训100余场次14952次,免费招收544名农民大学生参加职业教育培训,让农民享受到最优质、最实用的培训资源,真正实现农民上大学、在家受教育。

    “三大举措”增强党建与扶贫双推力。一是创新发展基地增强企业活力。大营镇萂村建设滇西扶贫示范基地,企业直接与合作社合作,合作社流转土地,贫困户提供劳动力,企业做好技术、资金、销售服务,实现了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带动萂村1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践行了企业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和支持脱贫攻坚的社会担当责任。在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11位岗位科学家和上海交通大学王世平教授的指导下,运用先进的根域限制栽培技术,建设了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滇西扶贫示范基地。先后共投资5000多万元,建有葡萄及花卉园艺种植示范基地接近1000亩,其中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基地100亩,葡萄科技示范园100亩。与此同时,公司党支部抓住金牛镇葡萄科技示范园建设、棚户区改造和二队美丽乡村建设机遇,在中沟沿线建设葡萄观光长廊、橘果观光大道、薰衣草广场、侨乡文化广场、华侨一条街等休闲设施,在公司建立集观光、采摘、休闲、娱乐、旅游、科普为一体的现代旅游观光农业庄园示范基地,全方位展示农旅发展成果。二是抓队伍建设增强支部凝聚力。公司党支部建立员工交心谈心制度,每月由党支部书记、公司董事长与员工交心谈心1次,及时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每年组织员工进行一次体检,给员工以细致入微地关心关爱,党支部通过优化服务有效保证了员工队伍的稳定,形成了员工“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的良好局面,党支部真正成为了员工的“主心骨”。按照“三培养”的要求,把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把生产经营骨干中的党员培养成管理人员,全面提升了党员队伍素质。同时公司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加大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华侨庄园杯”足球赛等职工喜闻乐见的业余活动,积极推进“凝聚小家、发展大家”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运用“互联网+现代农业”,全面落实农业供给侧改革,依托鸡足山佛教文化资源,注册“七彩云秘”商标,打造“葡提果”系列品牌,实现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市场的精准化投放。三是创新扶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在大营镇萂村流转了200亩土地,由企业担保向银行融资1500万元,建立“基层党支部+企业+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银行+合作社+贫困户”的“6+”扶贫模式,带动大营镇萂村141户建档立卡户通过土地流转费用一付5年,劳务报酬按月结算,基地分红一年一分的方式,让每户贫困户每年收益不低于2万元。公司党支部免费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了5期每期300人的专场技能培训;在每年农忙时节,还吸收了不少于100名边远山区贫困户到公司基地务工,管吃管住,每人每天100元报酬;同时,创新企业参与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模式,由企业按每带动一户贫困户5000元的标准,向银行申请贴息贷款,对金牛镇200户贫困户每年给予3200元的帮扶资金,全力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在首个中国扶贫日,公司为边远山区捐赠了20.7万元扶贫资金,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实现了党建扶贫“双推进”。


相关链接:



责任编辑:中华时报
相关链接: 中华时报(app) 中华新闻通讯社 新世纪艺术 中华摄影报 中时网

Copyright © 2002-2017 中华时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5831号-4 记者查询  关于我们  手机版本 技术支持:海南布谷

快捷评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