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首次在西沙全富岛成功引种红树,这么难的事他们是怎么办到的?

来源:海南省海洋环保协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24    

中华时报讯】6月12日中午,海南省三沙市全富岛,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生物及病害研究所所长陈宏蹲坐在沙滩上,小心翼翼地将一棵红树苗放入沙坑后,又慢慢地用沙子盖上,用手拍了拍树苗周围的沙子。在他身边,几排嫩绿的红树苗迎风摇摆,为荒凉的小岛增添了几分生气。那些树苗是陈宏和他的同事们3个月前栽种的,如今已有七成以上成活。“我们此次成功培育出用海水浇灌的绿化植物,并在全富岛种植成功,这在三沙市所属的200多个岛礁、沙洲和礁滩中尚属首次,周边国家也没有成功的先例。”陈宏自豪地说。

西沙群岛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共有22个岛屿、7个沙洲、10多个暗礁暗滩。全富岛位于永乐群岛北部,是一个沙洲,主要由珊瑚细沙组成,没有土壤,流动性大,易变形。由于沙洲上营养成分较少且无法蓄水,附近的岛民虽然几次种植过椰子树,都以失败告终。

据当地岛民介绍,全富岛上淡水资源稀缺,以前种植绿植使用的淡水和土壤全从海南岛运来,但由于缺乏管理,后来全死了,在邻近的银屿岛种植的几十株绿植也仅仅存活几株。

因此,如何低成本在南海沙洲进行绿化,成为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生物及病害研究所重点攻关的一项课题。

精心研究种树良方

为解决沙洲绿植栽种难、成活难的问题,陈宏先是在海南当地寻找了数十种盐生植物进行高盐度海水栽培试验。在选定初筛物种后,陈宏又进行了培育实验,经过不懈努力和刻苦攻关,终于找到了培育的最佳方法,最后再将树苗从海南岛移植到全福岛。初筛工作繁重而琐碎。陈宏和同事们除了在海南当地采集了40多种植物进行培育外,还前往广西和东南亚国家的岛屿和河口进行实地考察,工作量非常大。

同时,科研资金也是一个大问题,“由于该项目缺乏资金支持,整个科研活动都是通过自筹经费完成,经常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陈宏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耐高盐度盐生植物筛选,以及全富岛实地试验,陈宏科研团队最终从红树植物中找出符合沙洲实际情况的特有树种,实现了西沙低成本育苗、栽培等目标,并由科研人员带上岛进行实地栽培,成功种活了200多株,成活率高达70%以上。

“我们选定的红树品种叫‘白骨壤’,寓意即便在白骨覆盖的土壤中也能顽强生存。”陈宏指着面前的树苗说,“别看这种红树的名字有些另类,但生命力旺盛,它的根系发达,营养面宽,能广泛吸收土壤养分,适宜生长在贫瘠的沙质裸露潮滩上。”

沙洲旧貌换新颜

在沙洲上种树谈何容易,陈宏科研团队虽然选定了合适的树种,但在试验过程中仍经历了多次失败。

2014年,陈宏首次在全富岛的边缘地带进行红树培育,结果铩羽而归。“当时忽视了全富岛作为一个沙洲,容易受台风影响而变形的特性。”陈宏说,首次培育的树苗由于沙洲变形而被风浪卷走了,没有一株成活。当年失利,来年再战。

2015年,陈宏第二次登上全富岛,并将红树的种植地点选在沙洲里面,尽量避免台风影响。“结果还是以失败告终。”陈宏苦笑说,“那一次受条件限制,没有携带足量的营养土,全富岛沙洲营养含量较低,种下去的植物活不下来,红树苗又是无一存活。”

在经历了两次失败后,陈宏痛定思痛,经过精心准备于今年3月第三次来到全富岛,这次他将红树栽培地点选择在全富岛中心位置。陈宏说:“这里地势低洼,受台风影响较轻,每次涨潮时海水都会存积下一部分,节省人工浇灌成本,种植成本大大降低。”

记者看到,在全富岛高温、高盐、高湿的环境下,陈宏3个月前种下的树苗生长旺盛,加上这次种植的新树苗,绿色的树苗遍及整个海岛中部,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拍照。

“我们计划通过3年时间,让全富岛绿荫如盖,成为真正的绿岛。”陈宏说,“当前的工作也面临一些困难,比如岛上没有生活、通讯设施,无法安排人员长时间值守看护树苗和进行持续性现场研究,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我们的‘绿岛计划’,让更多的沙洲变成绿洲。”


责任编辑:墨泉
相关链接: 中华时报(app) 中华新闻通讯社 新世纪艺术 中华摄影报 中时网

Copyright © 2002-2017 中华时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5831号-4 记者查询  关于我们  手机版本 技术支持:海南布谷

快捷评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