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用背影赢得掌声的改革者

来源:中华时报    作者:肖舟    发布时间:2015-11-23    

很少有人能在历史的转折点到来时,预见到未来的方向,并引领社会前进。政治家以作为名世,而作为又或隐或显地展示其政治品格。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拨乱反正的关键时刻,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留下浓墨重彩的胡耀邦,在重重束缚之中寻求突破,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品格,风标独异,卓尔不群,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

 

胡耀邦:用背影赢得掌声的改革者

 

习近平的讲话.JPG

2015年11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胡耀邦同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奋斗中,他夙夜在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书写了无愧于共产党员称号的人生。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当晚起,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新影集团联合摄制的五集电视文献片《胡耀邦》,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勾起许多人的记忆。领导干部们怀念跟随曾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走遍山山水水”,“文革”后沉冤得雪者,将中组部部长胡耀邦视为至亲。在新闻文化领域工作过的人,记得耀邦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兼中宣部部长时的音容笑貌。

 

有一幅耀邦的照片,平头,布衣,谈笑风生,一副胸无城府的模样。照片摄于1979年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宣部部长胡耀邦,在中国文联迎新茶话会上讲话。请留意这个日子,11天前,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

若非亲历那个年代,人们很难体会那时中国人的阳光心情。“我们伟大祖国奔向四个现代化的时代列车,现在已经开动了!党的三中全会公报,就是这列列车启动的汽笛声。”那时耀邦,真像诗人。茶话会上,文化部部长黄镇讲话,批判“四人帮”的文化专制主义“把民主扼杀了!”耀邦接着讲话。他显然是脱口而出,即兴发挥。后来,有人说他“口无遮拦”,而那天的讲话也堪称百无禁忌。

耀邦说:林彪、“四人帮”把我们党和文艺界的关系彻底破坏了。林彪、“四人帮”搞了一个反革命的宣传部门,把全国的文艺界办成一个管教所。在这个罪恶的管教所里,他们设置了数不清的清规戒律,他们抓辫子,戴帽子,打棍子。我们要砸烂这个管教所……

他主张建立党的宣传部门和文艺界的新关系,说党的宣传部门应该是“服务站”,这个“服务站”的部门,一是“问询处”——指出文艺的方针、路线,给文艺创作以指南;二是“资料室”——为文艺创作提供过去的和现在的资料;三是休息室——歌手们口渴了,有一口凉白开喝;第四,还要有个“医疗室”。假使我们的文艺发生了感冒,嗓子哑了,总要搞些清凉剂;第五,还得有个“修理室”。歌手们的乐器坏了,总得需要修理修理。“这后两个就是同志们讲的文艺评论和批评,”耀邦直言,“这两个我们不懂,请一些专家和人民群众来做,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来帮助我们的百花开得更鲜艳。”

这样的声音人们渴盼已久。著名的相声艺术表演家侯宝林大师,当时兴奋得诗兴大发。“我诌了四句五言诗”,他朗诵道:“春天又来到,鲜花需水浇。既要施肥料,也要施农药。”他补充说,过去“四人帮”是怎么干的呢?是:“掘之以锹,沸水大浇,枝叶尽凋,最后全烧!”他的话引起了全场会意的畅笑。(以上资料,均引自《人民日报》1979年1月3日—第1版)

基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耀邦认识到,个人崇拜、独断专行、苏联模式,是造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失误的重要原因。因而他在思想上自觉追求民主法治。

走笔至此,我不禁又一次想起1980年2月,共和国第二个三十年开始,中国剧协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了“剧本创作座谈会”。在这个会上,耀邦作长篇讲话的最后场面,他说:“我们的队伍太小了,我们不是一支大军,是一支小军……十几年来,我们这支队伍受到很大损失。有些同志因自然规律而凋谢了,有的同志则是被摧残死的……”

说到这里,他突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激情地举起攥紧的拳头,高声说:“单凭这一点,我们的党就要发誓,坚决不许对文艺作品妄加罪名,无限上纲,而把作者打成反革命!”

会场里先是一片沉寂,顷刻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不少人流下了难以控制的热泪。

胡耀邦(右)与赵紫阳.jpg

1981年6月,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耀邦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他说:不是职务提升了,水平和能力就提高了,今天的胡耀邦还是昨天那个胡耀邦。这番话,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表现出一个政治家的谦卑,和对自己权势欲望的控制。

1982年9月,在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耀邦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他指出:“一个精神上、组织上被禁锢、被压制的不自由民族,怎么可能与其他国家进行自由竞争?”

1986年2月8日,胡耀邦在胡锦涛(中、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陪同下,与贵州省兴义县马零镇乌拉村民过春节.jpg

多么了不起的人呵!1987年初春,乍暖还寒,在连续6天的“生活会议”上,刚过古稀之年的耀邦即便不想,但为了保护理念相同的同志和部下,还是不得不向他的同僚们展示了其最后的背影。且说会议结束翌日,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他辞去了总书记的职务。时光无情的流逝,1989年4月8日,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因心肌梗塞送医,一个礼拜后与世长辞,享年73岁。他的早逝,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巨大的损失。

……

耀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东西。诚如在中共高层不乏像胡耀邦、习仲勋、朱厚泽、任仲夷、项南、梁湘等那样一群务实、开明的高级干部。他们曾是亲身参加过反对军阀和国民党专制斗争的青年学子,高唱“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在红旗下冲锋陷阵。也对建政后的教训有切肤之痛。他们曾聚合在党的领导核心人周围,为改革开放冲锋陷阵,建立功勋。也是洞察体制缺陷,对政治改革忧心忡忡的人。曾几何时,他们遵命、隐忍、委曲求全,临深履薄,用尽心血去弱化謬误、减轻危害,又为此遭受身心摧残。耄耋之年,他们一个个挺身而出,为自由民主疾呼!

30年光阴,白驹过隙,80年代风华正茂的改革英才,转眼已相继离去。我们为失去他们而神伤,也为失去他们而深忧。他们为中共的转型留下了珍稀遗产,这就是民主自由和公平正义的精神。今天的领导层,能认识这些遗产的宝贵价值、并将这宝贵资源转化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强大动力吗?

因为中共七常委悉数出席了胡耀邦诞辰百年座谈会,我检出这36年前的旧闻。读着读着,涌出眼泪。

责任编辑:张秋菊
相关链接: 中华时报(app) 中华新闻通讯社 新世纪艺术 中华摄影报 中时网

Copyright © 2002-2017 中华时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5831号-4 记者查询  关于我们  手机版本 技术支持:海南布谷

快捷评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