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华民族最伟大民族英雄蒋介石的诞生日,谨此文纪念全民曾公认的坚定的领袖蒋先生介石先贤。他在五千年国族最垂死的时候凝聚全国顶住了最强大的敌人,矢志忠诚,才能卓越,五千年中最险独一。
无论在全球人士还是中国人心目中,数千年中国历史都主要是汉民族和汉文明的历史。谁曲言这一点,谁就会被世人微笑围观。
汉文明于文于武都煌煌长久领先于世界,但真地是太长了,几个千年之中发生过几次殒落真地是不奇怪。世谚"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汉文明在其漫长的紫色历史中能够稍有几次殒落又重生,已经是俯视谚语、人世惟一了。世界上多少曾经盛开的国族和文明只是花开一瞬,不能千秋。
今天的中国,又在重生,其势震人。
殒落过几次?
汉朝四百年光芒耀眼,照亮全球,而汉末魏晋之后十几个游牧民族走马灯似的踏烂北中国,是半次。
唐宋五百年富裕鼎盛,然后发生女真攻占黄河以北最后蒙古占领全国的一幕,是一次半。
蒙古占领仅九十一年,朱元璋明军即恢复全国并反复犁扫降服整个蒙古草原,明朝文武经济迅速超过汉唐,交流欧洲,又成三百年花园。
明末中国内乱,李自成逼杀崇祯皇帝天下分崩,吴三桂叛军以雄厚实力充当小小满军的前锋,并以追击李自成为名欺骗天下。满军拾得了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个便宜,而汉文明再度殒落,又是一次。
二百多年后,当中国人面对欧洲和日本时,已经是殒落的中国人了。
1937年,日本猛攻中国之际,两者之间的力量悬殊极大,中国之生死悬于一线。世界有识人士谁也说不出中国能有什么生存的微光,德国顾问即估计中国灭亡只需六个月。
这个千年文明真地要熄灭了吗?其实德国人估计
得没错,只看中国能不能创造奇迹了。
在中国的历史上,几次殒落都不是悬殊落后于敌方,甚至强于敌方而毁于内乱。这样尚且未逃过坠毁,何况今次是远远比不上敌方的力量。
曾有的那些民族英雄,抵抗而又失败,仍被尊视为英雄。祖逖,张巡,岳飞,文天祥,史可法,今次他们即使重生,又能如何呢?谁也不能坦然面对如下局面:
1937年日本拥有人口1亿,可动员兵役1000万,飞机2700架,汽车9500辆,坦克2000辆,火炮16000门,军舰190万吨含航空母舰6艘。同期中国拥有人口4亿,人口教育质量、兵役训练质量低,作战飞机100架以下,汽车千辆不到,坦克几乎没有,火炮千门左右,军舰6万吨。又,同年日本工业总产值60亿美元,是中国的44倍,钢铁产量580万吨,是中国的145倍。
东北三省、华北一部、台湾、朝鲜均被日本占领,日本的实际控制地域已经足够大,他早已登上大陆而且经营巩固,尽是战略要地,东北更能给他提供深厚的工农业支持。他早已不是那几个小岛,他从大陆上的占领区出发对中方有顺势直下的冲击势态,再加上他的庞大物力,几乎成了泰山压顶。
至此可以说,这不是条件公平的较量,双方对比在1:10以上,可以比喻成一盘让了两车两马两炮或者围棋6子的让子棋,这个比喻绝不是玩笑。
此时的中国比起明末只有一个地方是超出的,就是有着全民公认的坚定的领袖。而面临的敌人却比明末吴三桂和满清要强大数十倍。
有领袖的中国和汉族,会怎样呢?
这个领袖是: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蒋介石。
介石意指,最硬柱石。
确实是最硬柱石,六个月应该击垮的危楼大厦活生生顶住了八年,日本极尽努力无济于事。
极尽努力的日本也极尽狂怒,竟出动大队飞机轰炸蒋介石远在浙江省的祖居和乡亲,将那样一个绝无军事重要性的地方毁为瓦砾。
这样不体面的下作招数也做了出来,失尽理智,可言日本痛恨蒋介石之深,也可以说蒋介石刺痛日本之重。
八年后,中国没倒下,日本倒下了。惨烈让子棋的结局。
我们的世界,有哪个奇迹比这更艰辛呢?
蒋介石的次子蒋纬国曾经回忆:在战争最困难的岁月里,首都重庆被日日密集轰炸长达五年的情形中,多次听见父亲半夜一个人在浴室边洗边唱狂呼乱喊的声音,令人动容,尽管白天总是一脸肃静面对将士和公众。
他也曾在炸弹如雨的最前线亲临指挥,一次又一次,多次和死神擦肩。
擦肩,但是不死,或许冥冥中天佑中国,保护着他。
今天中国还在,中国文明还在,我们还在,中国没有亡国,我们已经千年还将千年,但千万要知道-在1937年,中国曾是九分要亡的。
很少有人明白,如果没有蒋介石和他统率的国民革命军,那么德国顾问们的估计就会应验了。
今天的中国男人们都会是畜上仁丹胡子的。
就像明末一样,没有了坚强的领袖,最后中国的男人们被勒令拖上了猪尾辫子,不屈者战死,更多的人被屠杀。
可历史为什么是这样呢?中国全民族没有给曾经的忠贞领袖和军队以正评,而是几十年地侧视他。这样的民族可能还有危险,只有理智的民族才是有望的。
蒋介石是中国历史上最悲情的一个人物。
他在五千年国族最垂死的时候凝聚全国顶住了最强大的敌人,矢志忠诚,才能卓越,五千年中最险独一。否则中国将被毁灭,秦皇汉武白忙一场。但他最后败给自己的天才同胞毛泽东,竟至于被民族中多数人所嘲笑指斥。最小的人物也以为自己能赢他,通用胜利分享者的口吻去指点不屑他的历史,即使自己手里正拉着板车。
值得一说的是,饮尽苦酒的日本不这样看他。
蒋介石逝于清明节,凌晨夜里电闪雷鸣风卷屋顶。世代中国人在清明节这天都要祭奠前人,未来可能会有为他国葬致礼的一天。
当蒋介石出生的时候,1887年,中国正在暴风雨的前夜。那些年似乎是平静的,中国的经济、军备还在恢复和上升,至少强于日本。
1894年甲午战争突兀暴发,日本以偷袭手段开战,歼灭中国主力舰队并攻入朝鲜和东北,举国震动。
统治中国的满清政府二百多年来都是以中国的征服者自居,而不自我认同为中国人。现在另一个征服者闯进来给了他一个眼冒金星,他所想的便不是"保卫祖国"而是"息事宁人与新的征服者分享中国"。
慈禧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宁与友邦,勿予家奴",家奴指的就是二百年前被吴三桂和满清所征服的中国。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中国举国作战则日本力量根本不足,日本已经耗尽国力了。但满清但心举国发动会使中国人从梦中醒来兴起反满心志,那是满清无可抵挡的。于是满清决定立即结束战争,向日本认输赔偿。
这是一场天文数字般的赔偿,日本割占战略要地台湾并获赔了自己一百年也生产不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
割出去的是中国的土地,赔出去的是中国的财富,新旧两个征服者这样分享了。今天的中国人仍然以为甲午战争真地是一场战败,实为误解,真相不是战败而是中途停战和出卖。只有日本乐于说中国战败,以永久打击中国的荣誉。
如果是汉族政|府,必定会发动全国将战争打下去,中国南洋舰队还在,整体国力仍比日本雄厚很多,打穷和覆灭的将是日本。至少不会赔款使日本变强中国削弱。后来的国民政府在极其弱势的情况下竟与日本拼争到底,就说明了汉族政府持有怎样的中国立场,也说明了甲午战争时中国被清朝廷出卖的真相。
满清中途停战避免惊醒整体汉族的反满力量,想得没错,至今无数的中国人仍然在梦中。
但甲午时已经有人醒来,清醒看到了满清的心理,也估计到了日本横发战争财之后必将导致的中日力量颠倒,而颠倒悬殊之际将是中国毁灭之时。
醒而呼喊,唤醒大批中国人的就是孙中山,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号召海内外,英才志士风涌跟随。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成员一百多人,自此开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反满,在中国人心中的震动越来越大。
1905年,18岁的蒋介石在浙江宁波求学时听闻到了孙中山的声名,在师友感染下起心去日本学习军事以相追随。
蒋介石首先进入国内保定军校,随后以优异成绩被派出留学。保定期间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辱华的日本教官曾在卫生课上拿出一块泥巴说里面有四亿个细菌象中国人一样多,而蒋介石立即起身将泥块分成八份说里面有五千万个细菌象日本人一样多。
1910年,已在日本留学两年的蒋介石见到了孙中山,倾谈之下孙中山赞他为不可多得的革命人才,留有深刻印象。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期间蒋介石回到浙江率队攻占省城杭州。蒋介石冲锋在前异常勇敢,随后规划当地谋定一方。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在南京谒明太祖朱元璋陵墓,告以"中华光复"。
此后袁世凯夺权,数年间为了称帝的意图而持续打击孙中山革命党,逮捕刺杀。蒋介石一直忠诚追随孙中山,参与一再的起兵反击行动,颠沛流离,前途莫测。
这段历程中蒋介石也曾混迹上海,一方面为革命党筹措经费,一方面有过灰暗苦恼的时光。私生活曾经混乱,嫖妓斗殴,同时又以道学规矩砥励自己,矛盾自责。这些经历翔实写在了他的日记中,显现着他作为活生生的人的一面。
1921年,孙中山建立广东军政府,决意北伐铲除军阀统一中国,蒋介石受命来到广东,参与广东军事。
1922年广东陈炯明叛乱,蒋介石在永丰舰上护卫孙中山五十多天,同时深议国事,孙中山从中透彻看到了年青的蒋介石忠勇深刻的材质,开始树立为革命栋梁。
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帮助下着手建立全新的国民革命军,首先创设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以培养军队骨干,而蒋介石成为军校校长,担负起创建国民革命军的重任。
中国将要进入激昂的时代。
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这样一种景象:国难深重,侵略迫近,焕发着理想之光的革命军校向全国公开号召有志青年从军救国。
刹时间青年激奋,从各地奔向广州黄埔,弃笔弃商离别妻儿,不辞千里。甚至军阀部队中也有中高级军人弃职投奔而来。
黄埔成为中国理想精神的海洋,一批批青年军官走出校门组建成崭新的军队,人人满怀视死如归的志气,象鹰群一样结队飞上中国的天空,覆盖住这片苦难的国土。
东征,北伐,抗战,二十年间血洒疆场,滴沥中国每一寸山川。
仅仅1937年7至12月,全国战场血战殉国的黄埔青年军官就超过了一万名,日本视黄埔而心底生寒。
中国就是这样生存下来的,因为一代青年。
这里是他们熟悉的校歌: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作奋斗的先锋。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的民众,携着手,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一代黄埔的精神领袖确实是蒋介石。
他是一个挺拔严肃的人,军姿整然,眼睛里有着极为执着的神采,诚挚感人。
此时的他比起早年曾有的矛盾生活完全是两个人,对人对己处处一丝不苟。没有烟酒茶,只有白开水,身上纤尘不染,事事准确执行,每天日记自省。一清早比学员更早起来去巡视军营,凡是训练则身先士卒伏地苦行。为了提倡军人短发的规定甚至自立光头形象,这一标准军姿还真地受到军官们爱戴。
至少在早期,他会与每个毕业的军官单独合影留念,以示亲爱精诚,激励未来疆场共进的士气。
几十年中的蒋介石一贯两袖清风,生活俭朴,操劳忘形。政治上纵横捭阖,军旅间击败群雄,对待政敌也多有宽容。八年抗战无论如何艰难绝望都硬如柱石,抵抗到底,在全世界面前代表着中国坚硬不屈的形象,赢得全世界的尊敬和日本的仇视。最终他将中国带入世界五强,创建联合国。
1945年,坐在世界五强位置上的中国,可还记得八年前的地位?
1945年的蒋介石,成为最受中国人爱戴的民族领
袖,被视为中国的幸运。比之法国,就没有同样坚强的领袖而沦亡。英国与苏联固然有坚强的丘吉尔和斯大林,但撤去美国的强力援助可能也生死难说。中国八年中受援极少,与敌方力量悬殊最大,却坚持了下来,蒋介石除了坚强之外还有什么奥秘吗?
确实有。
蒋介石在青年时代的很早期就清楚知道日本灭亡中国的危险在日益迫近,当时几乎每个中国人和日本人都是明白这一点的,蒋介石当然也是。
甲午战争后,这是必然局势。为此,青年蒋介石明确地持有自己的努力方向。
1925年孙中山病逝,蒋介石尚不是国民党一号人物,连军权也并非完整。但他有纯熟的政治技巧和黄埔军官群体的支持,几经风雨成为国民党军事第一人,于1926年统率国民革命军北伐,向北中国长驱直入。
至1927年,武汉、南京以南地域全部攻克,蒋介石突然与武汉国民政府、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决裂,另立南京国民政府并取得成功。至此党权、政权、军权汇集于他一身。
1928年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年内攻抵北京,东北张学良通电归向国民政府,旧军阀除尽,中国已达到形式上的统一。国民政府成为公认的中央政府,蒋介石成为中国元首级人物。
蒋介石在干什么?-要迅速统一中国加紧经济军事准备以应对必将爆发的中日战争。在他这个时期的日记里记录有各种紧迫的观点和规划。
而时刻注视中国的日本,对于中国的统一进度深感焦虑。日本和蒋介石从这时起开始了明暗各处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