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宫
北京作为五朝古都,打上皇家烙印的地名自然很多,东有东苑,西有西苑,北有北苑,南有南苑,合成“四苑”。《汉书》:“苑,谓马牧也。”能称苑者,此地肯定是水草肥美,林木繁茂,很是适合飞禽走兽栖息繁衍。
在“四苑”中,尤以南苑著称。《清一统志》:“南苑在京城永定门外二十里,方圆一百六十里。原为下马飞放泊,明永乐中增广,亦名南海子。周围绕以短垣,麋鹿雉兔,蕃息其中,时命禁旅行围,以肄武事。”下马,意思是离城里不远,骑上马,一会儿下马就到了。飞放,是指飞鹰放狗,泊,自然是指海子了。南苑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苑囿,地处古永定河流域,地势低洼,泉源密布,多年的河水、雨水和泉水汇集,形成几个很大的水面。那时紫禁城北的积水潭有北海子之称,于是这里就被叫成了南海子,包括饮鹿池、眼镜湖、大泡子、二海子、三海子、四海子、五海子等一系列水域,草木繁茂,禽兽、麋鹿聚集。那个时候的南苑范围很大,基本覆盖了从现在的南四环到南六环,从京开高速到京津塘高速之间的广阔范围。加上流经这里的凉水河、小龙河、凤河等大小河流,为生物的繁衍创造了理想的水文条件,使得这一带水生和喜水的动植物繁盛起来。
位于天子脚下的这方水乡泽国自然不会无人问津。自辽金时代起,各代帝王就在这里筑苑渔猎。出生在草原又善骑射的蒙古人看中了这块水丰草茂的游猎胜地,元世祖忽必烈在这里圈建了一个“广四十顷”的小型猎场,取名“下马飞放泊”。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赶走了所有原住民,扩建殿堂宫室,四周修砌围墙一百二十里,把元朝的猎场扩大了数十倍。苑内设立二十四园,养育禽兽,种植果蔬,供皇帝和官僚贵族们打猎享乐。后日渐荒芜,到明朝隆庆年间时,南苑已经很是衰败。
清朝入主北京后,将南海子改称为南苑,这里仍是当时北京地区最大的狩猎场。清朝在此基础上,分别修建了四处行宫和若干庙宇。苑内有很多獐子、野兔、麋麂,并圈养老虎,作为狩猎之用。四处行宫分别为旧衙门行宫(又称德寿寺,现地名旧宫)、 南红门行宫(现地名南宫)、新衙门行宫(现地名新宫)、团河行宫。岁月蹉跎中,四处行宫现仅存团河行宫,而其他三处行宫旧迹难寻,只余下“新宫”、“旧宫”和“南宫”等地名。

行宫
从北京的四号线地铁往南的终点站就是“新宫”;从此处换乘运通115路公交往东坐十二三站地就是“旧宫”;再换乘953路公交坐8站地就到了“南宫”;然后坐兴47路公交7站地,在京福路口下,步行二百余米便到了“皇都第一行宫”——团河行宫。
团河行宫位于北京大兴区黄村东金星乡团河村,距离南三环15公里,是清代皇家为了在南海子潇洒而修建的四座行宫中最奢华的一座。南海子现在称之为南苑,东西长17公里。南北宽12公里,总面积210平方公里。自辽、金、元三朝开始,几代擅射的皇帝们就在这里狩猎和习武。永乐十二年(1414年),明成祖下令扩建,四周筑起围墙,设四门,并在南海子修建行宫、庙宇。那时候的南苑,草木茂盛,黄羊麋鹿出没其中,风景十分优美,是著名的”燕京十景之一,其名曰“南囿秋风”。
到了清朝,数代皇帝相当重视骑射和演武,当然不会放过南苑这个天然的狩猎场和习武场。清顺治、康熙先后在南苑营建了数处行宫、庙宇,使南苑显得更加宏伟壮丽,已俨然成为大清王朝在京南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有专家认为,在团河修建行宫的真正原因,其实和团河的疏浚治理有关。这点在乾隆御题团河行宫八景之一璇源堂的一首诗可为佐证:“凤河入淀此源寻,疏浚因叫广复深。遂有堂斋朴以筑,备斯来往憩而临。”乾隆《团河行宫作》一诗的诗注中更是明确写道:当时南苑水源不畅,因此命令疏浚以使南苑内水流通达,便于运送物资。团河向下流入凤河,凤河再向东南方汇入永定河,是南苑内最重要的河道之一,因此也是疏浚的重点。疏浚后,顺便在团河边修筑了行宫以供“临憩”。此举对当年的环境保护也应当有积极意义。
团河行宫建成后,集中了我国南北方园林艺术特点,既有北方的壮美气势,又表现了江南风光的秀丽妩媚,二者浑然一体,可称是南海子中一所融冶南北方造园艺术的杰作。其中,园林建筑占地约400亩,周围有长达四里的宫墙围护。宫中有著名的团河八景:璇源堂、涵道斋、归云岫、珠源寺、镜虹亭、狎鸥舫、漪鉴轩、清怀堂。团河行宫山水相间,分为东湖、西湖两大景区,游廊曲折,诗情画意,宛若天然美景,是一处引人入胜的园林佳境。西湖水面约60亩,东湖水面约15亩。可惜,今天的东西两湖就剩杂草丛生的湖底了。
东湖南边是一组传统的宫廷式建筑。经南面石桥过护宫河,一对铁狮雄踞在宫门两旁,显示出帝王行宫的高贵、威严。铁狮铸工精细,栩栩如生。左右是东西朝房和御茶房、寿膳房。西所共三进院落。第一进为大宫门,军机处分列左右。第二进为二宫门,迎面是由太湖石堆砌的假山,上镌刻“云岫”二字,据说乃乾隆亲笔。假山下有三个洞府,互相连通,两旁是东西配殿。转过云岫峰北行,是第三进“璇源堂”,殿内额题“时与天游”,内悬乾隆帝《题璇源堂诗》诗匾,有“轩窗朗润诚娱望,笔砚精良正待吟”之佳句。这里据传是乾隆帝的书堂,他经常在这里接见臣僚,处理日常事务。出璇源堂北门是涵道斋,后出抱厦,濒临东湖。“斋建书堂后,临池俯淡然。因之额涵道,遂以凛临渊。”据传乾隆帝有时在这里会见大臣,探讨治国安邦之道,历代兴衰之理。
东所二宫门内有一对麒麟抱鼓石,上为木影壁,漆饰彩画。北面是清怀堂,景色清幽秀美。这里是供太后巡幸时的寝宫。后殿是后妃的住所,称为储秀宫。抱厦前檐内悬乾隆帝御题“风月清华”巨匾。因后殿有九楹,当地又称九楹殿,有东西配殿各三楹。

行宫
这两所宫殿是团河行宫的主要建筑群,虽自成院落格局,但多有游廊连属,错落曲折,各有不同。窗扉、隔扇和天花板上精雕蝙蝠、万字、寿字、卷草等图案,外观朴素雅致,与园林的自然环境十分协调,但殿内的装饰和陈设却非常富丽堂皇。各种名瓷古玩、盆景花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书堂内文玩字画,古色古香;精致的工艺品玲珑剔透,巧夺天工,反映了封建帝王穷奢极侈的宫廷趣味。
翠润轩位于东湖岛上,东西长12.8米,南北进深7.3米。北有群玉山房,南有涵道斋、鱼乐汀,东有“露香亭”,西有漪鉴轩,掩映于苍松翠柳之间,与翠润轩相映成趣。乾隆帝有“时霏细点未云晴,露缀林枝滟水晶”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当年翠润轩的秀美景色。
西湖北部山顶有一座龙王庙,起名珠源寺。沿北山拾级而上,步入山门,但见庙中苍松翠柏,虬枝九曲。湖西岸有濯月漪、狎鸥舫。濯月漪重檐,东出抱厦,檐角上翘,状如飞翼。
团河行宫有六座亭子。西湖西北岸的御碑亭与湖东南岸的云随亭隔湖相望。西山的点景四方亭与东湖东岸的“露香亭”遥相呼应。西湖南岸的过河亭接苑墙之南,此亭建于桥上,造型奇巧。亭下即团河之水,凤河即发源于此。最负盛名的是位于东北山顶上的镜虹亭。亭呈六方形,亭下石磴参差,古木清幽。
团河行宫建成后,清廷即派兵在行宫四周的堆拨房、军值房内驻防守卫。同时迁来18户满族人居住在行宫东部,负责行宫的维护和供皇帝临幸时役使。乾隆修建团河行宫的当年,就发动了大小金川战役。这场战役整整打了五年,总耗资白银7000万两,致使国库空虚。因修建团河行宫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乾隆帝面对其奢侈豪华“抚景不能不引以为愧”,却又一直多方辩解,称其所用费用都是内宫节省而来,而且“物给价,工给值”,不但没有额外添加赋税和徭役,而且所用劳力均发给资费。这还不算,乾隆还写了《知过论》一文“以当自讼”,有点儿发布《罪己诏》的意思。

行宫
随着大清王朝的日渐衰微,团河行宫也开始屡受兵燹之灾,很快走向了衰败。1900年农历八月初,八国联军入侵南海子。日军首先闯进团河行宫,抢走大量珍宝、玉器、古画、古籍,不能搬走的就砸烂、敲碎。俄军闻讯赶来,进行第二次洗劫,除搜罗剩下的珠宝玉器还把团河行宫南墙外的麋鹿和其他圈养驯鹿全部掠走、杀吃。至此,珍稀动物麋鹿在中国境内全绝。 1937年7月,南苑成为抗日前哨战场。7月11日,驻黄土坡日军开始向南苑守军进攻,被击退。7月14日,一队日军骑兵到团河侦察,被二十九军击退。7月25日,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命在河间驻防的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增援南苑。赵登禹率一个团于27日拂晓赶至团河。下午1时许,日军轰炸机在团河上空投下炸弹。同时,从黄村、魏善庄下火车的日军第二十师团河边旅团千余人向团河行宫发起进攻。后南苑失守,佟麟阁、赵登禹相继殉国。1942年,日军为了修建南苑机场、廊坊、黄村、南苑火车站等,开始大规模拆毁团河行宫。小日本投降后后,负责接收的国民党贪官污吏为中饱私囊,仅四五年的工夫,就把团河行宫的主要建筑拆得一干二净,宫中的树木也被砍伐殆尽。
至八十年代团河行宫公园建成前,行宫遗址还有古柏159株,虽历尽沧桑,仍浓郁如黛,傲然挺立。行宫内山水依然,时有土山50余亩,南山海拔52.53米。西湖水面约60亩,东湖水面约15亩。东湖岸边的群玉山房、钓鱼台和东湖岛上翠润轩基本完好。西湖西南岸的大船坞仍可利用。许多遗址如狎鸥舫、归云岫、珠源寺、漪鉴轩等都有遗址可寻,保存最好的是西湖西北岸的御碑亭。
如今的北京城因雾霾重重,都快成雾都了,也因此加大了治理北京环境的决心。自2009年11月,北京市发改委公布的《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预计城南开发总投资额将达到2900亿元。近两年,北京积极推进“人文北京、绿色北京、科技北京”建设,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基础,传承永定河历史文脉,发展永定河水岸经济。
相当于四个颐和园面积的南海子公园已经于2012年全部建成,其中水面就占了五分之一。重点建设湿地景观、皇家文化、麋鹿保护和生态休闲等功能区,突出历史文化特色,再现昔日皇家园囿风采,与北部奥运文化、中心城市的历史文化遥相呼应,成为北京南中轴线上另一颗生态明珠。
“如果说已经建成的南海子公园是北京城南的生态之‘肾’,那么团河行宫遗址则是它的‘肺’。在清代南苑的诸多皇家建筑中,团河行宫是少有的还有遗存且原有格局大致得到完整保留的地方之一。”相关的专家说。作为永定河重要水系的凤河就发源于团河行宫,东湖和西湖重见碧波荡漾已成定局,而且指日可待。
会员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