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来到厦门,参加了两场饭局,中国人的饮食之道,也是人情融合之道。一场饭局,既能是亲朋故交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是生意对手间的交锋谈判。
一场是围棋高手周游家宴,我们从高铁出来他亲自来接我们,就直奔他家,他太太己在下厨了,第一道菜就是厦门名吃—自己动手包春卷(厦门话称为薄饼)是最地道的厦门家常美食了,周游介绍说,几乎所有老厦门人都喜欢吃。做薄饼太费工夫了,单单备料切菜都得花上一两天的功夫。自然还有海鲜大餐、好酒、好茶,还有国家围棋队名将王岳、中国城市围棋协会秘书长周龙、潮州市围棋协会谢主席等6人畅饮着洋酒、尝着名菜,无话不谈,其乐融融……
第二场饭局,就是为了陪来自台湾两位艺术家陈逢显和86岁的陈克谦先生,参加了一位私企还自谓是微书奇人严水龙设宴的晚餐,在他的公司就餐,房子挺大,饭台也气派,上来几道菜,主人也不喝酒,郁郁闷闷,席上才了解到,严水龙修理钟表二十多年,对微小零件熟悉,便萌发对微书兴趣,网上很多都称他为中国微书奇人。席上坐在86岁台湾书法家陈克谦旁是一位专程从广东乘汽车来的老人罗亦央,他们俩互动很多,原来他们俩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因为国共内战而家破各分两岸,弟弟也改名换姓,分开30年后才得以见面,台湾书法家陈克谦表示,历史不可能也许,也不可能重来,应该向前看,当然,席上也有商人老板陪着了,自然饭局也就有所变味了⋯⋯
饭局在中国,也是一个人的社会身份认同体系。看一个人经常混迹于何类饭局,几乎便可以洞悉其兴趣、爱情、财富、身份、地位。有识之士往往能透过饭局见微知着,识人用人,洞察饮食之道里的经济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滋味。
所谓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尽在“局”也———饭局千古事,得失寸唇知。